六月錢荒已過了一周,今天已是七月八日,中國再有沒有錢荒?首先要問,中國M2增長驚人,錢失掉在哪裏,致有錢荒?
內地財經網有如下文章,寫文章的是唐志軍博士,是湖南科技大學經濟學教師。
今年五月以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至少三次提及「貨幣存量」,且逐層逐步展開。報道顯示,李克強首次提及「貨幣存量」,是在5月13日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當時他指出,「在存量貨幣較大的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較高」。時隔不到一個月,李克強在六月八日主持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時二度提及「貨幣存量」,並進一步要求「要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援實體經濟發展」。而在流動性異常緊張折射出貨幣政策的困境,同時市場對央行是否會在政策上給予寬鬆支援揣測不斷之際,在6月19日最新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策層再度用「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給貨幣政策定下基調。
應該說,在當前中國貨幣和信貸的總量與規模非常大、存量貨幣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不足、效率不高、貨幣空轉甚至是泡沫化的問題嚴重之際,我國已不能再一味地靠信貸刺激來保持經濟增長,而必須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不放鬆,通過改革優化信貸結構,充分發揮存量貨幣對經濟的支援力度。也就是說,李克強所提出的「盤活貨幣信貸存量」這一貨幣政策新基調,把握住了中國經濟的矛盾所在,具有很強的政策前瞻性,對於解決經濟泡沫化問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提供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都十分重要。
總體來看,中國的貨幣總量不可謂不大,截至五月尾,中國M2總量達到104.21萬億元,中國的M2/GDP的比例也已多年接近或超過200%。也就是說,中國已貨幣超發多年。而且,今年以來的貨幣增速也非常快,M2增速為15.8%。問題是,如此天量貨幣供應,為何市場上還普遍「缺錢」呢?到底在哪些環節發生了遺漏,使得有效貨幣供給總量卻不高呢?
學術界通常用M2/GDP的值來衡量一國貨幣化與金融發展的程度。從附圖可以看出,我國貨幣供應量一直處於較高水準,表現為廣義貨幣供給量M2與GDP的比值從1992年起就逐年呈上升趨勢,即我國經濟的貨幣化程度近20年來的確迅速提高,這一過程必然會產生巨大的貨幣需求;但和M2/GDP大幅增長相對應的是,狹義貨幣供給量M1與GDP的比值增長相當平緩。
雖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中,中國經濟確實經歷了一個不斷貨幣化的過程,然而,問題是,這個轉型過程需要這麼大的貨幣來支撐嗎?據我測算,境內實際流通的貨幣,中國是美國的3.5倍還要多!而折合到單位GDP,則中國的M2/GDP為美國的七倍!所以,即便經濟貨幣化是導致中國貨幣遺漏的一個因素,但也不會是一個主導因素,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經濟的貨幣化程度已經比較高的情況下。
二是儲蓄率的居高不下引發的漏出。自20世紀90年底以來,中國的儲蓄率整體上呈不斷上升趨勢。儲蓄佔GDP的比重從1996年的37.2%上升到2011年的52%,15年間上升了14.8%。
儲蓄率居高不下,就導致釋放出來的貨幣,很快就重新回到銀行體系,被儲存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講,高儲蓄率是貨幣漏出的一個渠道。但在另一個層面,高儲蓄率卻也給銀行提供較大的可貸資本。於是,高儲蓄的貨幣漏出功能因此而被大大的削弱了。也就是說,高儲蓄也不是中國天量貨幣(M2)消失的主要原因,更不是中國信貸市場出現「錢緊」的主導因素。
三是貨幣在金融部門內部的空轉。應該說,中國的信貸供給總量是很大的,截至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達65.76萬億元,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2.76萬億元,同比多增2,949億元。如果這些信貸能流入實體經濟,那麼市場上應該「不差錢」。然而綜合所有數據後發現,2012年以來,較快的貨幣擴張政策卻並未給實體經濟帶來多少裨益,全國範圍內的企業仍面臨缺貸、愁貸甚至求貸的境況。大量數據表明,企業實現了銷售數量的增長,但卻未實現銷售收入的提升,陷入了即便產品售出也拿不到貨款,轉而只能再次求助於銀行貸款投入再生產的現實之中。造成此的原因,就在於「貨幣信用自身內部迴圈、自我『空轉』的數量正愈來愈大,速度正愈來愈快」(向松祚)。
貨幣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的情況,可以在我國貨幣供應的內部結構變化及其趨勢中尋找答案。圖三表示我國貨幣供應的內部結構,我們可以發現,M1佔M2的比例基本處於下降趨勢,M1/M2與(M2-M1)/M2有明顯的剪刀差並有擴大趨勢。據我國貨幣統計口徑,M1主要由流通中的現金和單位活期存款構成,主要體現貨幣的交易職能;而M2=M1+儲蓄存款+企業定期存款,主要表現貨幣的資產職能。綜合圖一和圖三,我們可以發現愈來愈多的貨幣向可以獲得更高利息的準貨幣轉化,即過剩的流動性以準貨幣的形式滯留在金融體系內部而並非直接進入實體經濟的流通領域參與商品交易和商品流通。
那麼,貨幣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的比例佔有多大呢?據一些經濟學家的估計,很可能高達30%左右。比如說,據向松祚估算,一季度全國新增人民幣存款6.11萬億元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來自於貸款派生。
如果加上房地產資金股票等市場的「虛擬經濟」佔用,則天量貨幣供應或天量信貸資金中,起碼有接近一半的貨幣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從而使大量的新增貨幣並沒有成為生產要素配置到實體經濟當中去,而是遊離於金融市場內部,以企業債務、股票、銀行短期借貸等高級金融資產形式獨立存在,未真正流入到製造業等實體經濟中。從這個角度而言,貨幣在金融體系內部的「空轉」是造成中國天量貨幣(信貸)消失的主導因素。
減儲蓄率存款準備金率
簡約言,中國所發行的天量貨幣,被國人儲起來,使到貨幣流速(Money Velocity)減慢,才致中國的M2/GDP為美國的七倍,另外,貨幣挪去了做炒作,入不到實體經濟,致成所謂的「空轉」,故要解決錢荒,就得從減少人民的儲蓄率,要多消費,而在這個未達到之前,人行是不能拿美國的M2/GDP跟中國的M2/GDP對比,而是應要考慮,中國的貨幣流速慢過人,是不能不用較多的M2去支撐GDP的。
另方面,筆者亦認為存款準備金率高,亦是鎖起了大量資金,導致銀行體系是見錢無得用,要解決這問題,估計央行在環球金融市場穩定後,在美聯儲局退市時,是會減低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者,此估計能否成真,今年底至明年中便知。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