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社會對香港有益處嗎?
香港社會從來都是主張自力更生,縱然有時會有濫用社會福利的報導,例如有綜援戶可以駕平治房車,但總體上社會並不喜歡申請福利,一般人也以為應以自己雙手努力工作,可是人們對社會上不幸的一群,也願意伸出援手,好使社會上不幸的人們不至缺乏支持,社會福利往往被定義成一張社會的安全網。在香港這個福利不算多的社會,一般人對福利並不熱衷,也形成一般人對福利的理解,在認知上僅僅是福利有否被濫用,或是福利只是安全網而已。
從實證的經驗看,福利會減低人的動力,尤其是長期申領福利的人,更會養成對福利的依賴性,這是福利的一個弊點。然而,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充足的社會福利有其正面的影響,起碼福利提供了社會的最基本保障,在沒有了後顧之憂之後,人們可以依從一己的興趣去做事,所產生的創意動力可以是巨大的。在這一派意見裡,由於福利的作用,人們可以不用為了生活而犧牲了其理想,人們可以為理想而活,是引發創造力的一個來源,北歐國家的社會福利條件優厚,但同樣地北歐的科技創意卻同樣領前,北歐的經驗是常被用來引證社會福利其實也有其正面作用。
當然北歐的創意並不完全歸功於福利的作用,二次大戰後西方國家因資本主義的失誤,轉而紛紛向福利社會靠攏,形成社會財政負擔過大的問題,也讓人深深明白無以為繼的福利社會的困難。
對香港來說,現時的社會福利以國際水平來說並非太多,將增加福利看成是洪水猛獸又好像有點反應過度,只是香港福利會否一如西方國家一樣,進入尾大不掉的泥淖,這個卻不好說,尤其是在人口老化日趨嚴重的今天,未來的福利開支更是深不見底。究竟福利社會令香港步入長期入不敷支,又或是讓社會提供安穩來鼓勵創意,現在我們都沒有答案。從香港以前增加福利的經驗來看,福利帶來創意之說好像並沒有多大的支持,反之福利帶來種種不公平,卻是讓社會撕裂的一個原因。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