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是錢的是與非
臨近新年,總會有不少關於利是的調查,多是集中在利是的內容,例如有否派利是習慣、今年利是金額多少等等。老實說,小朋友一年可以收到的利是錢可能是千多二千元,工作中的朋友可能多一點,因為有開工利是。不過,相比起工作賺回來的薪金,利是的金額是微不足道。
利是本質不是以金錢作內容的,即使有金錢,也是帶有感謝及祝福的意義。如公司想藉利是來感謝員工過往一年的辛勞,或是父母給子女作祝福或額外的零用錢。
利是錢其實不多,可能父母每月給予子女的零用錢比起孩子收到的為多。有些父母會要求子女上繳利是錢,因為沒有父母派出的利是,也沒有孩子收到的利是。這點相當重要,因為長大了以後,那已成人的孩子是派的一方,而不是收的一方。經濟一般的家庭固然有上繳的需要,中產家庭的父母也可以教導孩子有關利是的融資問題。
其實利是錢可以作有意義的事情,除了教導如何融資,也可以解釋投資的概念,如把每年的利是錢儲起,再由父母作健康的投資,如購入人民幣,年回報4%,10年以後,便有12,000元,總回報有20%,那2,000元可以作一個短線的旅遊,如往澳門或廣東省。
利是可以作為感謝之用,或幫助有需要的人,如整年幫你守護大門的保安,或是清潔的工人,或幫你剪髮的髮型師。沒有資格派的,也可以利用新年或節期,送禮物給朋友,以作聯繫。
我並不欣賞收了利是便立即消費的做法,如果不是經濟有困難的,除了儲蓄之外,可以把利是錢捐給慈善機構,令更有需要的人受惠。只是花費,既養成不好的習慣,沒有儲蓄的概念。有人說,錢那麼少,儲了也沒有用。其實積少可以成多,況且用來幫助更有需要的人,對當事人來說也沒有害處。有了額外的金錢便花去,那其實不是需要,帶來了不好的習慣,會影響一生的理財部署,不可以不留意。
李兆波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