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切忌過份自信
2014年11月26日
玩話事啤時,究竟哪種情況較危險?是一手甩皮甩骨的爛牌,還是令人滿懷希望,有機大勝的好牌?其實揸好牌的風險,比爛牌大得好。
因為當眼前沒有「上望空間」,人多保守行事,下注不多便冚牌,損失不會很大;除非是病態冒險者,寧願在無贏面下偷雞拋窒對手,也要繼續博下去,才另作別論。
分清贏面高與「實贏」
反而如果有一手好牌,信心大增,投入的注碼便會兇狠得多,甚至是一次過晒冷。這時很容易出現「第二最好牌」的問題,構成損失。
所謂第二最好牌,是指手上的那一副牌確是很靚,非常值博;可還是棋差一着,與最大的一位相比,還是要輸。
不論是機率計算,還是市場老手的經驗,都會同意贏面愈大,投入的注碼也應隨之上升。但直至開牌一刻,始終有不確定的因素,贏面高與「實贏」,當中有很大的距離,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贏面大時最容易犯下的錯誤,就是過份自信,太過聚焦於自己已知的資訊,忽視未知的部份,失去對其他可能結局的想像力。也就是八成贏面,十足注碼,當餘下的兩成出現,便一敗塗地。這甚至不可以稱為黑天鵝事件,因為機率是原先可以計算,只是失敗的可能性不受重視而已。
注碼集中風險更高
賭桌以外,在投資的世界也是一樣。對一個看法的信心愈大,投放的資金、倉位佔組合比例自然上升。這是合理的舉措,確信自己有優勢的項目,是應份配置更多資金。但不能任意演化出「一定看對」的心態,特別是喜歡從宏觀角度分析來作投資決定者,就更加要小心。因為當中牽涉的因素實在太多,如過早下結論,選擇偏聽,不理相反證據,也不尊重市場走勢,即使真有能力,操作上的命中率很高,由於注碼太集中,一旦錯誤即大幅損失。
要降低過份自信的問題,口訣不外「我不知道」四個大字。時常提醒自己有很多不知道,而且更多是不可能知道的因素,可以蓋過自己信心滿滿的分析,才能保持謙遜。
以這種取態應戰,分析的重心會由最初尋找支持自己的理據,逐步移至現時尚未了解的方面,和嘗試推敲就算自己的分析正確,現價已經反映了多少,趨勢是否已有調頭先兆、何時是最適合的離場時機等等。
口訣「我不知道」
否則,難免會落入沒有回路的循環分析架構當中:不停地尋找確認原有分析的「證據」;不論價格升跌,都會視為有利:由於自認分析必然正確,當然也不會關心甚麼風險管理,總之行向有利方法最好,不利方向就判斷成更「抵玩」的機會,反正心中全無成為「第二最好牌」的準備。
這樣除如上述可能損失慘重外,還有副作用,就是因為只重看法,不理環境,疏於管理倉位,就算獲利甚豐,也會沉醉於成功之中,持有過久,最終僅剩微利收場。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