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太瘋狂
A股不單牛了,而且是有瘋牛癥,分析均問:「中國股市還能『牛』多久」,有人答之:「根本停不下來」。
問還能牛多久的是《新華社》,12月8日文謂:股市的火爆讓這個冬天不太冷。不知不覺間,年初還在為2,000點能否守住而揪心的人們陷入了另一個困惑:這樣一天一紀錄的上漲還能持續多久?滬指真能上5,000點嗎?
信心與資金催生罕見上漲行情
在過去兩周時間裏,上證綜指十個交易日上漲450點,漲幅高達18%,深證成指漲幅24%。雖然對於「牛市」沒有嚴格指標定義,但是如此漲幅儼然已經在這段時間內構成了牛市行情。
除了漲幅之外,本輪行情「牛」的另一個特徵就是成交金額。近兩周來,滬深兩市成交金額屢創新高,從6,000億元、7,000億元到9,000億元再到1萬億元,幾天之內便完成了數次跨越。這樣的破紀錄速度令人震驚,似乎只能用「瘋」來形容。
證監會的初步數據顯示,11月24日至12月4日,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淨買入309億元,一般法人機構淨賣出1,252億元,自然人投資者淨買入659億元,特別是持有A股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個人投資者淨買入更多。
由此看來,在不斷增長的天量成交額中,中小投資者,尤其是新入市的中小投資者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中國股市從來不缺資金。如果市場信心持續、預期不改,更多資金有望從儲蓄和銀行理財等領域轉移到股市,而這又將進一步助推股指上漲。不過,如果沒有基本面的支撐,股價愈上漲,風險愈積聚,暴跌隨時可能觸發。
一個值得關注的因素是,這一輪股市上漲有槓桿撬動,很多投資者選擇向券商融資來買股票,資金效用被放大。證監會數據顯示,11月24日至12月3日日均融資買入額1,112億元,約為同期日均股票成交金額的17%。截至12月3日,投資者融資餘額約8,500億元,較今年6月底4,034億元融資餘額增長一倍多。
有分析人士預計,今年年底融資融券規模突破萬億元是大概率事件,明年則有望達到1.2萬億到1.5萬億元左右。
然而,構建在槓桿之上的市場風險顯而易見。一旦風向轉變,融資資金蜂擁而出或將觸發斷崖式下跌,利用融資槓桿的投資者可能面臨很大損失。
「有質量的牛市」才能走得更遠
股市長久低迷不是甚麼好事,但脫離基本面的暴漲同樣令人擔憂。
雖說股市反映的是預期,而中國經濟明年似乎也不會差,但在槓桿撬動和中小投資者新入市資金作用下的持續暴漲並不是市場應該期待的。
在中國改革縱深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增長之際,人們有理由期待股市轉牛。只不過,無論是中國股市的投資者,還是轉型升級中的中國經濟,相較於指數持續上漲的大牛市而言,更需要的是具有堅實基礎的「有質量的牛市」。
早在8月底,《新華社》就曾播發文章提出,中國需要「有質量的牛市」,並提出「有質量的牛市」應該具備三點:其一,市場上漲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其二,股市的上漲具備較長時間的可持續性;第三,股市的投資氛圍活躍,但不狂熱。
如果僅僅是資金推動、擊鼓傳花式的上漲,那麼,這樣的行情必然不可持續,難免暴漲暴跌。到時候,傷害的是市場信心,受損的是最為弱勢的中小投資者。
監管層顯然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特別提醒新入市的中小投資者:牢記股市有風險,量力而行,不要被市場上賣房炒股、借錢炒股言論所誤導,不要盲目跟風炒作。
正如鄧舸所說:「股市穩定健康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重要作用。股市穩定健康運行需要市場各方共同建設,共同維護,共同珍惜。」但願,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熬過漫漫熊市的人們盼來的不只是一個「透支」的急劇上漲,而是一個「有質量的牛市」。
《新華社》文章自己有警告,再引述了證監的警告,「牛」資者,是否應識阿爺「性」乜,而稍停下來?阿爺不是姓資姓社,而是性喜穩定壓倒一切,瘋牛所會帶來的不穩定性,一定會使阿爺「性」起,終有日要揮棒子。
然而,國內投資界近日有句話:「有錢就是任性」,將A股的瘋牛形容得絕對恰當。
《彭博》金融終端數據顯示,12月5日,滬深兩市近2,600家A股上市公司合計市值近35萬億元人民幣,創造了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的新紀錄。創造這一紀錄與「全民炒股」熱情密不可分,根據證監會最新發布的數據,11月24日到12月4日,自然人投資者淨買入659億元,而機構投資者淨買入309億元,換句話說,散戶買入額已是機構的兩倍!而過去一周股市的成交額,已超逾全國全年財政收入!
散戶作用超過機構投資者
從投資者參與情況看,11月24日至12月5日,日均新開股票帳戶9.7萬戶,12月5日新增開戶數達17.97萬戶,今年前11個月日均新開帳戶2.9萬戶。11月24日至28日一周內,參與交易的A股帳戶數2,027萬戶,較上一周增長43%。
由此可見,散戶在這一波行情中所起到的作用甚至超過了機構。不過火爆的行情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就提示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理性投資、尊重市場、敬畏市場,牢記股市有風險,量力而行。
《每日經濟新聞》有報道,剛過去的11月,A股新增開戶數突破108萬戶,這一數字與2007年牛市初起之時新開戶數體量相當。2007年1月8日至1月26日間,A股開戶數高達107.35萬戶;2007年4月30日至6月1日,更出現了高達612.24萬戶的新開戶數。由此可見,從當前新開戶數來看,距歷史高位應尚有距離。
除近期陡然增多的新開戶數以外,相較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大行情,滬港通以及融資融券則是「新軍」,其中融資規模無疑是A股新增資金主力軍。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4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為8,735.32億元,而在今年7月,融資餘額僅在4,000億元的水平上。申銀萬國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勝在分析滬港通以及融資融券帶來的增量資金時表示,開通滬港通之後,將真正告別「存量博弈」的尷尬時期,考慮到存量580億美金以上的QFII、近3,000億人民幣的RQFII(不含新批額度)以及未來的3,000億滬港通額度,甚至潛在的MSCI將A股納入成分股的預期,在2015年的某一個時期,A股市場上外資存量將接近萬億人民幣。對市場的波動率、投資風格和投資理念等都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天量成交的錢從何來?面對狂?突進的股指,散戶們的熱情可想而知。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上海證券東方路營業部負責人證實,隨著大盤不斷走高,近日的確出現了多年未見的排隊開戶盛況。
不過,來自多家證券營業部的信息顯示,集中開戶現象出現於A股已經產生明顯「賺錢效應」之後。一些業內人士也表示,散戶資金畢竟有限,尚不足以支撐其如此天量。
在對增量資金來源的諸多解析中,「新型槓桿融資說」「產業資本入市說」被認為較具說服力。Wind資訊數據顯示,僅在11月最後兩周,不完全統計就有過百只私募發起成立,其中八成為權益類產品,投資方向包括了信託及槓桿型股票基金。一些業內人士則表示,借助與私募聯手,或發行傘形信信託產品等方式,部分銀行理財資金或已實現「曲?入市」。
國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何誠穎表示,在行情、國際環境等因素疊加影響下,外資、房地產等資金此前也不斷流入A股。
不缺資金只缺信心
中國股市從來不缺資金。如果市場信心持續、預期不改,更多資金有望從儲蓄和銀行理財等領域轉移到股市,而這又將進一步助推股指上漲。不過,如果沒有基本面的支撐,股價愈上漲,風險愈積聚,暴跌隨時可能觸發。
一個值得關注的因素是,這一輪股市上漲有槓桿撬動,很多投資者選擇向券商融資來買股票,資金效用被放大。證監會數據顯示,11月24日至12月3日日均融資買入額1,112億元,約為同期日均股票成交金額的17%。截至12月3日,投資者融資余額約8,500億元,較今年6月底4,034億元融資餘額增長一倍多。
有分析人士預計,今年年底融資融券規模突破萬億元是大概率事件,明年則有望達到1.2萬億到1.5萬億元左右。
然而,構建在槓桿之上的市場風險顯而易見。一旦風向轉變,融資資金蜂擁而出或將觸發斷崖式下跌,利用融資槓桿的投資者可能面臨很大損失。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這一輪暴炒券商股、銀行股及「兩桶油」的「瘋牛」行動,其瘋狂程度超過了A股歷史上任何一個牛市。」當前中國牛市仍未擺脫「快牛」、「瘋牛」的舊格局。一旦確認「瘋牛」來臨,全體股民就會一哄而上、全民博傻。他們進入股市不是為了當股東,更不是為了做投資,大多數人只想在短暫的「瘋牛」中賭一把、撈一把,然後擇機走人,這應該是天量資金能夠在瞬間聚集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有關天量資金的其他解釋,都是蒼白無力的。
「市場規律告訴我們:每一次成交額放出歷史天量後,總會帶來一波殺傷力極強的深度暴跌。」董登新表示,在這一場「瘋牛」中,機構大戶與散戶進行博弈,其炒作手法狠而準。他們先將大盤權重股以超乎常人想像的程度拉至高位,推動大盤指數連連暴漲,以便吸引場外資金和新股民入場。當這些中小投資者被套高位時,機構與大戶也就順利出逃。因此,投資者應注意規避市場波動風險。
不過這些話,在當前市道中,都是阻人發達達之言。入耳不,由你。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