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3月19日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2015年3月19日


消費金融趨之若鷔 2015-03-19

Facebook的優勢是擁有數以億計的常客,而且用戶的個人資料、行為、興趣,幾乎全都儲存在集團的資料庫,以便日後推出度身訂造的服務,開拓新的收入來源。

自從Facebook重點發展流動業務之後,廣告收益財源滾滾,最新的發展的重點,與集團旗下短訊程式Messenger有關,因為即將加入短訊轉帳功能。

據 Facebook介紹,新功能不單應用於 Google Android與蘋果 iOS等流動作業系統,還兼顧到透過桌面電腦使用 Facebook與 Messenger的用戶需要。新服務數個月後將首先在美國推出,初期豁免每次轉帳費用,而帳戶中的金額,需要用戶購買預付卡入帳(不設信用卡功能),而且僅限於 Facebook個人用戶與個人用戶之間的轉帳(未適用於企業間轉帳)。

舉例講,Messenger用戶 A,需要先開啟用戶 B的 Messenger對話視窗,然後在對話視窗版面上按下「金錢」按鈕,再輸入要轉帳的金額,然後按「支付」按鈕(可附加密碼或指紋辯識以提升保安),相關金額便會由A帳戶轉到B帳戶(但用戶B可能要兩三天後正式才收到錢,視乎相關銀行帳戶服務效率而定)。至於 A與 B之間該次對話內容,則視為日後轉帳證明。

自從 Facebook把 Messenger程式獨立分拆之後,目前 Messenger每月仍有超過 5億用戶。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曾經講過:首要目標是先令 Messenger 用戶突破 10億,之後再考慮收入問題。不過,市面上其實已經有類似的流動轉帳服務,例如 PayPal旗下的 Venmo、用電郵轉帳的 Square,與及跟 Square合作的 Snapchat等。表面上 Facebook起步似乎稍遲。

然而,對Facebook而言,短訊轉帳相信只是Messenger今後發展的其中一環。例如集團上周剛剛收購一家專門提供網購相關資訊的搜尋公司TheFind。 Facebook似乎是要把TheFind的搜尋業務,與集團的廣告業務結合,甚至部署日後直接提升網購服務(因為 Facebook早在去年已開始測試 Buy Button功能(直接網購功能)。這一連串動作,反映Facebook的野心落在消費一條龍服務(網購、消費資訊、交易)之上。

其實,Facebook 發展金融服務並非一帆風順。集團早在 2009年曾經試過推出類似代幣的 Facebook Credits,供用戶購買網絡遊戲及其他多媒體內容用;但最終在2012年結束有關業務,客戶全面使用本土貨幣交易。Facebook不再發展死抱虛擬貨幣市場,改為全力研發交易方式,反應算快。

Facebook聲稱,目前每日已具備足夠能力,安全地處理超過 100萬宗交易,當中 Facebook跟網絡遊戲商及廣告商之間的結帳皆屬此類。難怪有人斷言:日後 Facebook的賣點不單只有「Like」,還有「Buy」。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