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股東利益至上
■港交所近期動作多多,先批准明年推停板機制,繼而點出同股不同權議題。 資料圖片
港交所(388)近期動作多多,首先是在上周四批准了明年推出停板機制及重推收市競價時段的計劃。港式停板制是暫緩機制,主要運作是當股份股價於5分鐘內升或跌10%,將為市場提供5分鐘的
冷靜期,每日上限觸發兩次,上下午交易時段各一次;相關機制只適用於81隻恒指及H股指數成份股,由於機制不會辣著市場上一眾輪流有大戶興風作浪的熱炒股,相信應不會遇上太多反對聲音。
同股不同權議題陷阱
有停板制為成份股控制風險之餘,港交所亦為投資投機者推出了無論升市、跌市、波動市、牛皮市均可大派用場、運用槓桿原理捕捉升跌機會與對沖價格風險、享受較低交易成本均可參與市場的機會,最新機會來自新增的三個股票期權類別,且將於今天開始買賣,分別為新華保險(1336)、恒生H股ETF(2828)及中信証券(6030)。
而端午節假期港交所宣佈不同投票權架構(即同股不同權)概念的諮詢結果,市場支援修訂《上市規則》來接納同股不同權,為進行第二階段諮詢,港交所將於未來下半年向市場發佈建議草案。好明顯,因去年港交所規則不接納同股不同權,阿里巴巴唯有遠走美國。阿里與港交所當然會認為,推行同股不同權與否,是影響香港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諮詢結果反映,市場總體贊成推行新架構,惟同時認為同股不同權架構應具特定適用範圍,例如僅限於特定類別公司及新IPO。由於不少同業的業務重心都集中在大中華地區,同類公司以香港作為第一或第二上市其實是順理成章。前年證監會遲遲不就阿里以合夥人制度上市開綠燈,擬來港上市的主席馬雲當時曾邊按捺不住邊扮不稀罕,開腔談及事件,兼且在微博上強調「不在乎在哪上市」,只在乎上市地是否支持合夥人制,被陰謀論懷疑是刻意製造輿論向監管機構施壓。
在同股不同權議題上,大部份論者都似乎墮進了一個自掘的陷阱中,把問題聚焦於股權架構,最佳例子,貴為第一代老牌藍籌百年老店的太古集團,份屬同股不同權機制的鼻祖,從沒有被市場與股東非議,為甚麼?公司致力維護股東利益同時,發揮良好企業管治精神,成功賺得市場信任。投資者對阿里有同樣的信心嗎?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