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5年9月17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5年9月17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荷蘭病症變種
2015年09月17日


澳洲出口太依賴商品而令經濟受累。圖為悉尼歌劇院。(資料圖片)





看一篇文章談環球市場大震盪後的大洗牌,財富蒸發、資產價格變動外,就是很多國家經濟實力大不如前,神話不再文章。金磚四國有兩個已淪為垃圾,所指是俄羅斯、巴西信貸評級被

降至垃圾級別、昔日金磚概念火速被降級成脆弱十國等。

經濟結構往往是經濟先出現問題,才被發現問題重要及嚴重性。分析界最近問:澳洲是否應重新界定為新興市場?當然談不上,在成熟市場中基本是中上遊分子,憑其3個A信貸評級,比很多歐洲市場高幾班,如用制度、福利、人均收入衡量,更是新興市場夢寐以求。但將澳洲貨幣跟其他新興市場比較,尤其是巴西雷亞爾,走勢幾乎一致。

澳洲問題基本上是八十年代經濟學界所指的「荷蘭病症」,太過依賴商品而令本地經濟競爭力下降。以出口計,08至09年澳洲製造業出口佔25%、資源礦業有48%,到13至14年,製造業僅14%,資源礦業升至近六成。加拿大、新西蘭等遇相若情況,一、兩年前石油輸出國及俄羅斯已率先陷入過分單一依賴資源出口的經濟模式困局。

「荷蘭病症」是經濟學家對六、七十年代發生在荷蘭經濟症狀的一個形容。當時荷蘭發現大量天然氣儲備,刺激出口上升,外匯收益急增,表面上經濟一片繁榮。但天然氣出口的龐大外貿順差,卻造成貨幣高企、競爭力下降及通脹上升。這種外匯收益多的外強表現,代價是內弱;企業投資跟外匯收益成反比,而荷蘭失業率由1970年的1.1%,升至1977年逾5%。

「荷蘭病」症是四十多年前的事,可解釋現時很多國家經濟問題部分原因,但非全部。該症似變種為「中國病症」;由過分依賴單一資源行業帶動經濟,進化成既依重資源亦依重中國。中國刺激資源需求令商品國受惠,更甚是中國更多人富起來,輸出財富效應,四出併購。澳紐加無論貴價品零售以至物業,很多都靠中國資金撐起半邊天。香港算是最早患「中國病症」市場,近年零售谷起租金,年年經濟大數勝預期,惟影響競爭力後遺症明顯不過。再追溯至八、九十年代,中國市場為港企帶來掘金機會。如貧苦的正面能量,是要令人勤奮的話,富裕的另一面,很多時候是懶惰及疏於防範。撇除經濟數字,或股市指標,或者全球很多地方是富裕安慰太久了。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