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論 - 林少陽 2016年2月17日
立論:環球大跌市元凶
■OPEC宣佈達成減產協議後,外圍市況始回升,可見油價才是今次市場調整的關鍵。 資料圖片
在中國A股春節假期期間,外圍市況依然不靖,直至上周五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宣佈達成減產協議後,市況始見回升,顯示此潮環球市場調整,焦點似是油價多過中國經濟究竟是否硬著陸。
隨著油價由逾10年低位回升,市場因油價急挫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憂慮預期將陸續獲得紓緩,未來一兩個星期,環球金融市場或重返risk-on模式,至於反彈能持續多久,仍然有待觀察市場如何解讀即將公佈的2015年度業績而定。
油國基金沽盤拖冧市
為甚麼本欄認定油價乃這一輪跌市的關鍵因素?那是因為石油乃推動全球經濟活動最主要的能源。據美國能源資訊局(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資料顯示,2014年全球大約消耗337億桶石油,當中美國、中國及日本分別佔其中21%、12%及5%。
按2014年全年每桶平均油價97美元計算,單計原油成本人類每年便花掉3.3萬億美元,連同運輸加工及提煉等成本,整個石油產業每年的貿易金額約5萬億美元,佔2014年全球生產總值逾6%。
過去18個月,油價由2014年中高位滑落,至今跌幅約65%,單計原油貿易期內全球便已出現每年金額高達2.1萬億美元的財富轉移。美國、中國及日本的消費者,過去一年半每年節省的汽油開支,分別高達4,330億、2,530億及1,040億美元。全球最大食油的美國人,過去一年半,每年平均節省了1,336美元的汽油開支!
全球石油消費者之得,其實是產油國之失。產油國一半年下來損失了超過3萬億美元的收入,如果要維持產油國國民原來的生活水平,政府必須變賣他們的家當以抵銷財政收入減少的影響。因此,不少論者猜測,年初至今的這輪跌市,主要動力來自產油國主權基金的沽盤。
CoCo Bonds釀爆煲風險
據里昂證券最新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石油業務相關負債總額約3萬億美元,相關銀行貸款總額佔1.6萬億美元。
油價由高位跌了近七成,引發多疑的環球投資者猜測,一些石油相關貸款比重較大的跨國銀行,財政會否被這些石油相關壞賬拖垮。
加上近年銀行業流行發行CoCo Bonds(或然可換股債),一旦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惡化,銀行有權要求CoCo Bonds的債權人強行按原來訂下的換股價,將債務轉換為股本。
這批CoCo Bonds之所以吸引投資者蜂擁認購,是因為派較高息,但買家在買貨之前,可能忘記了他們老祖宗「貪息亡本」的家訓。
現在大談CoCo Bonds被強逼接貨可能為時尚早,但是投資者必須記住,一旦石油相關貸款壞賬上升,這批CoCo Bonds被逼轉換成股票的風險亦隨之增加,這批CoCo Bonds的潛在苦主,會否像香港雷曼苦主一樣輸打贏要,暫時只能拭目以待。
幸好,繼上周五OPEC達減產協議之後,有報道稱兩大產油國沙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在委內端拉牽頭下,將於周二在多哈舉行閉門會議,商討減產安排。
截稿之前,本欄仍然未知道談判的最後結果,但是由於產油國基於共同利益,達成減產協議的機會相當大,而這個計時炸彈引爆的風險,亦有望暫時得以紓緩。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
林少陽
立論 - 林少陽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