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曹仁超專欄 2016年2月26日

曹仁超專欄 2016年2月26日

信報:民間股神曹仁超辭世窮家子寫出億身家專欄風靡幾代港人

人稱曹Sir、筆名曹仁超的《信報》首席顧問曹志明,于本月21日逝世,享年68歲。最為人知是自七十年代起,以曹仁超為筆名撰寫〈投資者日記〉專欄,吸引政商界人士及廣大讀者每日追看,開啟了幾代香港人的投資知識,更為他贏得「民間股神」稱譽。曹Si

r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投資和人生智慧,以至「有智慧不如趁勢」、「止蝕不止賺」、「木宰羊」等金句,將和他的笑聲一起,永遠陪伴大家。

被屈做賊 發奮致富
曹仁超祖籍上海,生于1947年,出身富裕之家,其祖父是上海灘煙草大亨,著名的「美麗牌」香煙也是曹家出品。不過後來政局動蕩,年僅幾歲的曹Sir隨父母來港,不但家財盡失,其父更不幸中風以致半身不遂。少年曹仁超與家人蝸居北角木板隔間房,他曾憶述,有次隔壁鄰居丟了一粒金子,不分青紅皂白就懷疑是他偷去,還硬要搜身,雖然最終證明清白,鄰居卻還說:「今次算你好彩,不過你咁窮,遲早你都系做賊!」這讓曹Sir深刻明白窮的滋味,發誓要出人頭地,造就日後的傳奇。

曹仁超自幼喪父,母親帶著3名兒女搬到工廠林立的土瓜灣打工,省吃儉用供書教學。3兄妹每餐只是一碗鴨血、半斤豆芽、兩磚豆腐。母親的要求是所有孩子至少完成中學教育,曹Sir在母親的鼓勵下不負所托,中學畢業後英文程度較出眾,鋪下踏入財經界的康莊路。

曹Sir年輕時曾在紗廠打工,其後轉行做假發,並認識了一名少女(也是後來的太座),強烈感覺該女子很像自己的母親,遂努力追求,還擺明車馬說:「我現在開始追你,追到娶你為止。」少女最初的答案是「黐線」,後來漸被曹Sir鍥而不舍的誠意打動,但條件是:「不再在工廠打工,要打一份穿西裝的工。」這番話激發曹Sir許下承諾:「去希爾頓吃飯,上半島食雪糕,搭的士入龍華吃燒乳鴿。」他決心轉行,開始拚命分析股票,進入證券行做學徒,從斟茶清潔做起,最終脫貧致富。

曹Sir誤打誤撞轉行做股票,因為一位同學的伯父買了股票經紀牌,要一個識英文的人幫手處理文件,遂邀請他加入證券行工作,他形容這是其人生一大「好彩」轉折點。

加入證券行後,有前輩勸曹仁超「工字不出頭」,于是他除了努力賺取工資,亦開始自己投資股票。為了籌集投資資金,加上要花錢拍拖,曹仁超開始在公余投稿到報館賺稿費,其中有刊登其文章的包括《明報晚報》,他因此認識了時任副總編輯的林山木,即是後來的《信報》創辦人,亦是筆名林行止、被譽為「香江第一健筆」的著名評論家。

直到1973年,林行止創辦《信報》,邀請曹Sir撰稿,初時以思聰為筆名撰寫約400字的〈香港股市〉專欄;翌年,曹Sir在股災余波中損失慘重,更遭任職的投資公司遣散,並「決定全身投入《信報》」。

慘敗悟出三絕招
曹Sir的投資路並非一帆風順,單在股市就經曆了兩次慘敗。第一次是1971年,當時中國恢複聯合國席位,年僅24歲的曹Sir乘著這個利好消息拿出20多萬元,額外再借了20多萬元,共50萬元全部投入股市,沒想到3個月後勁蝕至只剩8000元。不過,年輕的曹Sir充滿豪氣,認為30歲之前可以進取一點,大敗過後他請公司同事去淺水灣大吃一餐,「慶祝生平第一次『破產』」。

一年多後,曹仁超再湊50多萬元卷土重來,當時香港普通市民的月薪才300元;曹仁超回憶這段往事時,認為自己「青年得志」,太驕傲,沒想到1973至1974年中東爆發石油危機,原材料價格暴漲,全球經濟衰退,股市重挫,恒生指數由1775點高位狂瀉至1974年12月的150點,蒸發91.55%。

當時和記洋行(和記黃埔前身,現已合並為長和系)從38元一直插水至7元,曹Sir覺得是時候撈底,7元開始掃貨,一直撈到1元。直至有一天朋友告訴他「和記明天就要破產了」,曹Sir才如夢初醒,適逢當時他被證券行遣散,曹Sir站在海邊一度想跳海自盡,後來想起家中妻女,才打消輕生念頭。

兩次大敗令曹Sir省悟投資者三大基本原則:一、不借錢炒股;二、止蝕不止賺;三、看准趨勢投資。他說:「止蝕也許會錯過賺大錢的機會,但是它使你不會再一次失去大部分的財產。」至于不止賺,就是不要輕易言退,只有這樣才能賺取最大利潤。這套「趨勢投資法」後來被《信報》研究團隊開發,設計出目前的EJFQ計算機程序。

曹Sir抱著這個原則,使他其後經曆多次金融風浪仍能立于不敗之地。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股票外彙投資損失3000萬元,惟他趁著股市于2009年谷底大反彈大手買入,終反敗為勝,3000萬元失而複得之余更大賺一筆,身家漲至逾億元。他當時躊躇滿志說:「單單2009年至2010年所賺的,吃一世都吃不完。」他又豪言「現金就是彈藥,我現在是老虎,我咬你一口,你可以重傷甚至死掉」。

曹Sir的名言是「趨勢是投資者的最好朋友」,他早年趁金價只有200、300美元一盎斯時大手買入,到800至1200美元時沽清就是明顯例子,其後金價雖然再升至最高接近2000美元,惟曹Sir說「買不到最低、賣不到最高,不過都賺夠了」、「這等于你去飲宴,如吃完美點雙輝才肯散席,就搭不了的士回家。不吃美點,賺了八九成就該離席了。」曹Sir建議一旦找到趨勢,就要依據自己的觀點以真金白銀去投資,「I put my money where my mouth is」。

呼籲青年勿做樓奴 留彈藥投資
藉投資海外物業賺大錢的曹Sir,卻寄語時下年輕人不要勉強做樓奴,不背龜殼、不做蝸牛,「不要讓500呎綁住青春」。

曹Sir常言道:40歲以前不要買樓。他以自己為例,如果40歲前買了樓就無錢投資《信報》,當年10萬元買層樓,到2006年升值至150萬元,但投資《信報》的回報高達逾千萬元。

烏龜、蝸牛行得慢,是因為背著殼。曹Sir說,做了樓奴,不但不能隨心所欲地消費,更嚴重的後果是因為買了樓,缺乏資金,也失去承受創業或投資風險的膽量,會白白錯過了「以錢賺錢」的創富機會;一如騰訊(00700)創辦人馬化騰,就是放棄了買樓,用積蓄來創立騰訊,才造就了這家市值萬億元的科網巨無霸,否則馬化騰如今可能只是個住在小公寓的打工仔。

曹Sir認為,結婚要擁有物業只是上一代定下的潛規則,年輕人應敢于推翻舊制,如果單單為了成家立室而貿然買樓,漠視帶來的財政風險,著實不智;他強調置業是不折不扣的投資行為,不應當作消費,所以入市時機十分重要,不可輕視。

歎股市侵蝕人性
曹Sir近年投資轉趨保守,一來認為沒必要再博高回報,二來也感慨金融市場令到人失去感情,「不會因賺蝕開心或不開心,感覺真的幾冷……人性應該不是這樣的,但股票市場侵蝕人性,因在這個市場,若有人性便好難會達至成功。」曹Sir數年前轉行從事基金行業,基金規模約為3億元。

近年,曹Sir愈來愈重視公益事務,尤其是出錢出力支持慈善機構「北京農家女學校」,包括他近年出版多本暢銷著作的版稅,以至其兒子結婚收到的禮金,都捐給了「農家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道。」這幾句格言足以概括曹Sir的一生,伴隨他的笑聲、金句和智慧,值得我們長久緬懷。

曹仁超專欄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