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6年5月3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6年5月3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深港通」的事實與偏見
2016年05月03日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左)和主席周松崗(右)於2014年主持滬港通啟動。(資料圖片)





市場缺乏炒作題材,「深港通」何時開通已成為沙漠中的一滴甘露,絕無僅有。外界早流傳,「深港通」公布開通時間表將會三揀一:包括人大委員長張

德江本月中訪港期間、七.一回歸紀念日、又或者是摩根士丹利MSCI資本國際檢討是否納入A股前。換言之,6、7月大概會是「深港通」,宣布啟動的窗口期。

 
雀躍、期盼的同時,單從「滬港通」開通年多以來的市場反應來說,多一個「通」,是否就等同成交會增加?市況會向上?扭轉外資近年長期對中、港股票增持意欲低迷現象?單從客觀環境考量,似乎仍有保留。市場近期有個怪現象,一方面追逐尋寶,物色因股價長期大折讓而又有本事回歸A股的中資股,懶理到底是H股、抑或紅籌;同時大折讓的A、H差價概念股亦有一定鑊氣,企圖再借「深港通」令兩地股份差價收窄之說再次復辟。

 
炒作原因如僅局限於估值差異,有沒有甚麼互聯互通、資金互連,其實都注定白費心機。自「滬港通」啟動後,君不見A、H差價指數只有擴大,難有收窄嗎?現在即使是深圳上市A股市盈率高達61倍,跟香港的12.3倍有天淵之別,概念及空想可依舊如常,但現實注定近乎是不可能任務。與其憧憬港股市場因打通任督二脈而活躍,反過來反要問,為甚麼一套變相套戥機制的存在,結果卻事與願違?如一定要解釋,個人反而認為市場愈開放,愈瞭解、愈領教過內地散戶在投資者結構及投資文化方面之差異,他們反而只會愈變得缺乏興趣。

 
要扭轉因瞭解而分手困局,最簡單直接也許視乎內地對引入更多境外機構大戶意願程度,如能否同時有國際指數納入因素並存,結局暫看來仍是最美滿,代價或是內地股市處於一種估值向下收復震盪,從而達致新均衡點。

 
同意與否,李小加總裁早前相當坦白地說明互聯互通、引進內地及國際資金,目的是提升中國在國際市場定價權。在香港,資金有、機制有、平台及基建完善,欠的是市場要多一分成熟,少一點短線投機,尤其是個別鍾情炒作題材。「滬港通」的機制是可複製到其他市場而無限放大。最近「滬倫通」再傳得熱烘烘,但最新版本竟只藉發行環球預託證券形式,讓企業互相掛牌,這無疑是降格,談不上對港構成多大競爭。

 
美國市場經驗足以表明,得定價權者才得天下。內地誠意可嘉,而且市場有需求、有資金,白馬股、高送轉、低估值股份亦有不少,欠的卻始終是,知曉何謂合理定價的投資者,實在太少。

逢周二、四刊出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