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金融High Tea 2016年5月3日

金融High Tea 2016年5月3日
五月沽股又嚟料?
2016年05月03日
  上周五假期前港股跌320點,在外匯市場驚濤駭浪的環境下,港股這個跌幅已算比較細,主要是有內地股市支撐,上證綜指只係微跌0.3%,港股跌1.5%,已交足功課。

  製造業PMI增速放緩
  國家統計局公佈4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0.1%,比3

月輕微落0.1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持平,顯示中國製造連續兩個月高於50的擴張區間,走勢平穩,但亦無太強向上力度。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同時也要看到,由於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及市場不穩定因素較多,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首季度在整體投資好轉下,製造業投資仍有所回落,也會影響製造業生產進一步回升。

  經濟反彈力度不夠勁
  我就覺得中國經濟雖然仍在擴張,但反彈力度有限,除了製造業PMI按月已有輕微回吐外,另外4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5%,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服務業總量增速放緩。總的來說,製造業增速放緩,服務業的支撐力減弱,對未來只能採取較審慎的態度。

  5月又開局,想跟大家講講兩個完全相反的題目,一個是5月沽股,另一個是投資市場變得太快。先講投資市場瞬間劇變的問題,有網友「吾識炒」早前留言問起日本央行上周的議息決定,他說「忽然覺得,投資就是不斷打倒昨日的我,投資市場變得太快……是嗎?」

  我過去也是一名趨勢投資者,以長線投資為主,覺得搞來搞去,很多時候都係「得個桔」。所以只要認住股市大勢向上,長期持有股票,不經常進出,就有合理回報。不過,在過去幾年,慢慢發現港股都是上落市,一年總是在4000、5000點上落,持有股票不賣,回報只有股息,股價原地踏步,唔輸偷笑,發覺大市底子較弱,和中港股市不受外國投資者睇好有關。港股去年因為內地的喪牛市,一度炒上28000點,這是例外,不是典型,狂升過後要輸突,今年頭回插至18000點,波幅很大,經過一場美夢加噩夢,醒來以後,我估港股回復到一個上落市格局。

  央行腳軟放水窒步

  這個上落市的背後成因,是全球各地央行大量增加資金供應,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股市和匯市,頂住個市唔跌,但經濟未好,好難大升,變成一個唔生唔死的格局。股票市場原本是隨着經濟發展及公司盈利上升,而出現的波浪式向上走勢。簡言之,只要經濟不太差,股價便會隨着通脹上漲。但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以後,以美國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包括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及中國人行等均大幅放水去支撐原本要崩潰的經濟。

  由於政府的行為,扭曲了全球資產市場,大量熱錢湧入,首先會令供應彈性不大的資產例如物業市場大幅飆升,一定程度支撐供應彈性比較大的股市。不過,央行雖然不斷干預,全球經濟卻沒有明顯好轉,央行便慢慢變得左支右絀,行為愈來愈難預測。例如日本央行,見到日圓不斷向上,日圓升上兌1美元108日圓,便不斷出口術要壓低日圓升勢,令市場期望日本央行將於上周會出招擴大量化寬鬆,或者提高負利率的水平。誰知日央行上周卻按兵不動,結果令到日圓暴升,連帶拖累美元向下。日圓上周五突破108日圓高位,升上106日圓水平,目前要看日圓是否能夠在105水平尋到頂。

  日央行行事難測,馬上遭到市場質疑沒有誠信,但實在有其難言之隱。今年1月日央行決定推行負利率,但仍未能成功阻止日圓升勢,日圓繼續反幅向上。看來,日央行很擔心再出招,一旦仍然壓不住日圓的升勢以及幫助經濟改善,恐怕日本所謂的「三枝箭」振興經濟計劃,特別是當中的量化寬鬆部份,馬上要宣告失敗。市場估計日本央行上周忍着不出招,是想同時將擴大量寬、增加政府財政支出與推遲銷售稅改革等三招一齊推出,以遏止日圓升勢和推升日本經濟。

  頭半年揸貨回報高一成
  簡單地回應網友「唔識炒」話市場變得太快的問題,現在股市不是純睇經濟,加入了更多人為(央行行為)因素,這些因素有異於市場行為,很多時候更是與市場行為朝相反方向行進,所以,央行一旦介入,短期內會大力影響到市場的走勢,令股市更難測,投資者要經常預備有意外出現。投資時我們不能夠期望股票有太高回報,要麼唔郁等收息,想有股本升值,就要在股價有合理利潤的時候,便要適當地套現,待股市回到低位時買回,走吓波幅。

  這又關乎老外經常講的「sell in May and go away」(5月沽貨走人)。這個5月沽貨的做法看來很笨,因為老外年年都是這樣講。不過,笨得來也有一定基礎,根據過往的經濟,似乎又有其道理。美國邁亞密大學的幾位教授Michael Fuerst、Sandro Andrade及Vidhi Chhaochharia等,於2012年發表的論文中表示,每年的11月至4月買股票半年平均回報,比5月至10月買股票高出接近10%,特別的是他們的研究不但只針對美國股市,而是追蹤全球37個市場共14年的表現。

  他們發現全球股市於5月至10月的半年平均升幅只有0.95%,而在11月至4月的回報則有10.69%。究竟真正原因是甚麼?目前仍未知道,但他們建議投資者不要全年都揸住股票,而是在11月到4月要用雙份資金買股,之後沽清股票,在5月至10月只持有債券。這樣做,投資者的回報會遠高於全年都持有股票。比較個別市場,採用上述學者的投資策略,美國市場有6.9%額外的回報;巴西市場有10.5%;最特別是俄羅斯市場,有達25.9%的驚人高回報。

  港股5月7成跌
  Michael Fuerst表示,有不少人解釋11月至4月的平均回報,之所以高過5月至10月,係因為投資者沽貨放暑假所致,這個解釋不能全球通用,因為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暑假由11月開始,並不像美國紐約,由6月開始。

  我估計這可能與美國企業的年結及派息有關係。傳統上,美企於每年3月底年結,之後在一、兩個月內公佈業績和派股息。股民收了股息後,如果見到股價不跌,便會沽出股票,之後會等到股價跌得較低時撈回,所以令到股價上半年會高過下半年。

  這種相對機械性的「5月沽貨」現象,今年是否還會發生,不得而知。而單睇5月,過去10年中有七成係跌市,有啲邪門。港股由年頭到現在,已經反彈了不少,好景不會長期持續。假設港股在大約4000、5000點之間走動,挨近22000點的時候,阻力會比較大,若手上持貨多兼部份股票有賺價,見高位可以減少少倉,若然是有賺的持貨,沽錯咗都只係賺少咗啫。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