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財筆記】林本利:脫歐有利弊 延緩港加息
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一地眼鏡碎,林Sir在公投前也判斷英國不會脫歐,英鎊兌港元有機會彈上12元。從經濟學分析,歐盟弊病叢生,單一貨幣政策導致歐豬國家一沉不起,歐洲每隔一段時間便出現金融危機。英國保留英鎊和貨幣自主權,一直能獨善其身,與其跟歐
洲貌合神離,「脫歐」長痛不如短痛。他又反對再次舉行公投,只會為金融市場再添不確定性。英國脫歐,阻慢美國加息,利好本地樓市。
林Sir退休前在理大任教,他回想自己在大學時開設了一科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其中一課講授經濟融合,「當時我已經覺得歐洲走得太埋。」他說,經濟融合有不同層面,最基本是開放貿易、建立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第二步是取消關稅,組成關稅聯盟(Customs Union),大家擁有共同的貿易政策,集體向非聯盟國家談判;第三步是建立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或單一市場,「大家所有貿易壁壘已取消,貨物、資金和人口相對自由地流動,其實已經很盡。」
英鎊匯率穩定勝歐豬
到了第四步是經濟聯盟(Economic Union),即現在歐盟,建立共同的財政、貨幣政策,使用同樣貨幣,「其實這樣做已闖了大禍,開始時只有6個經濟狀況相若的國家還好,當愈來愈多成員,到了28個國家之多便會出問題。」
他說,環球金融海嘯後歐豬五國(PIIGS,即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經濟問題叢生,便是歐盟單一貨幣政策所致,問題一日不解決,歐豬國也沒有復甦的希望。歐盟內各國的經濟周期不同,舉例德國失業率(經調整)低見4%,但歐豬國例如希臘及西班牙的失業率則逾20%,年輕人失業率更高達 50%。若歐豬國可自主制定貨幣政策,便可以調控貨幣供應,視經濟狀況「印銀紙」和減息自救。
香港亦然,回想1998至2004年經濟不景,聯繫匯率下港元與美元掛鉤,令港元不能像東南亞貨幣般貶值,「唯獨港元要跟美元,所以樓價要跌七成、人工要跌15%,經濟才能調整。」香港沒有貨幣政策自主權,結果要經歷一段痛苦歲月。
歐元在1999年面世(硬幣及紙幣在2002年起發行),英國卻一直保留並使用英鎊,繼續享有貨幣政策自主權。事實上,過去數年英國經濟比歐洲好。金融海嘯後,英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維持在2至3%的按年增長(見圖二)、樓價平穩向上,現時失業率也是5%左右。
他認為英國經濟不俗,可歸功於英鎊匯價近年維持在11至12港元。「近兩次公投(蘇格蘭獨立公投及脫歐公投),令英鎊低迷,不要以為匯價高就是好,其實英國 過去在英鎊兌14、15港元時很痛苦的。」英鎊過去3年平均兌12港元,相對歐元也是貶值,因此貨品有競爭力。其實,貨幣強弱有好有壞,突然大幅貶值會引發「走資」固然不好,因此匯價穩定地相對弱勢是最好的。
單一貨幣成歐盟缺陷
英國與歐洲經濟融合,僅大城市受惠,今次公投得票率便是證明。支持脫歐在全國得票率為52%,在倫敦卻高達60%,而脫歐只得40%。「大倫敦都會區人口(包括邊際地區往倫敦工作的人)達1,400多萬,GDP佔全國三四成,但外圍的城鎮卻享受不了經濟融合的好處。」
與其跟歐洲貌合神離,英國不如瀟灑地「脫歐」,長痛不如短痛,因為「歐洲是沒有希望的地區」。單一貨幣政策是歐盟體系的缺陷,今次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反省的不只是英國,還有歐盟官僚。若歐盟不解決單一貨幣衍生的問題,歐洲經濟將永遠波動,每隔一段時間危機便重臨。
至於倫敦有數萬人上街示威,要求再次舉行公投,林Sir認為應尊重民主選舉的結果,「這是一人一票的,不要不算數。」而且若英國再次舉行公投,對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更高。現在英國確定脫歐,阻慢美國加息,利好本地樓市。
作者:林本利
前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港大社會科學學士及英國布理斯托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出版十多本經濟學教科書。退休後,創辦活道教育中心,開班教授理財之道、公共政策及經濟學。電郵︰im_focus@hket.com
撰文及資料整理:葉卓偉
利財筆記 - 林本利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