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
香港體育也輸獅城
■新加坡泳手史高寧奪奧運金牌,當地政府派的獎金遠較香港闊佬。 資料圖片
香港和新加坡一直是死對頭,兩者同樣地方細細,金融地位舉足輕重,一直以來比拼競爭力。
今屆奧運新加坡的史高寧(Joseph Schooling)擊敗「水神」菲比斯,遊出獅城史上奧運第一金,續有評
論指香港要借鏡。不過陰謀論地想,獅城不會無故重視體育文化,或許只是比香港早看到體育運動能帶來的潛在經濟效益。
新加坡媒體報道,史高寧雖是新加坡人,但自14歲起到美國接受訓練升學,靠家人支持訓練費用,即使要求為準備奧運而押後當兵,亦要與新加坡政府周旋數年,可見新加坡於培育體育人才上拍得住香港,同為有限公司。
不過,新加坡於獎金方面則遠較香港闊佬。據新加坡奧委會資料顯示,奧運金牌運動員可頒發100萬新加坡幣(約578萬港元)。至於香港自1994年推出的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奧運金牌(個人項目)運動員可獲300萬元獎金,李慧詩上屆獲銅牌有75萬元(新加坡銅牌派約144.5萬港元)。
相比長年累月培訓人才,花錢挖角更符合成本效益。只不過香港一早被特首梁振英斷定「體育界沒有經濟貢獻」,挖角也懶。這一點財政司長曾俊華就看得比較清楚,早以《體育經濟學》為題發表網誌,指體育運動是一門大生意,並以「神奇小子」曹星如(Rex)為例,指職業運動員除帶來比賽收益,亦可帶動賽事轉播、廣告等商業利益,大有經濟意義。
記者:陳洛嘉
財經評論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