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財經 - 胡孟青
央行板斧不歸路
2016年10月04日
日本央行指不排除進一步減息。(資料圖片)
其實,如果沒有市場偶爾間的正面反應,環球中央銀行目前所不斷採用的寬鬆貨幣政策,到底是否還稱得上收效呢?市場長期追求盈利,是短視的,而投資者基於私心及陶醉於市場價格上升,這麼多年來,
既得利益者有否曲解、甚至誇大了貨幣政策的功能,實在值得正視。
事實上,貧苦大眾及基層存戶仍然是社會上的大多數,以此簡單立論的話,寬鬆貨幣政策,根本是帶來恐懼、擾亂,多於貢獻及正面作用。
美國堅持不加息,但3名委員以相同理由投票反對,最少已是5年來首次。如果美國一如預期於12月才加息,背後原因不是經濟來得較預期好、或局方有所覺悟,而是要做些決定,要撫平3票反對所造成的嚴重分歧而已,否則只會愈來愈變相與民為敵。
但事實歸事實,由原來預算每年加4次,到現在1年加1次愈來愈明顯,不計可能出現的經濟下行或市場震盪的話,聯儲局最少要用十多年時間,才會令利率回復至以往3厘以上的正常水平。
事到如今,事實擺在眼前,就是利率上調與否,市場反應才可作準,一致以市場喜好作為依歸,聯邦基金利率期貨的加息機會率一直偏低,未有充分準備加息之說就更振振有詞,中央銀行就更沒有膽量要做應做的決定,前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任內銳意建立的所謂加強市場溝通之說,也許原本就是一個大騙局。
在政策走上盡頭之際,日本央行最近想出來的新玩法,將整個QE計劃釘緊債息走勢,以及表明通脹一日不達標、政策一日不收手。金融機構不滿負利率及債息曲線愈來愈平坦,於是央行既不排除進一步下調利率,去推低短息,並同時為長債債息封頂於零水平,理論上曲線就自然人為地向上。
央行變相實施了債券價格管制,又要持續買債推高通脹,兩者明顯存在很大的矛盾,事關買更多債券,去谷大通脹,債息更怎可處於零水平呢,除非有不可告人的計劃另一部分,就是政府同時要大幅增加公債發行吧。
時間改變了一切,以往年輕壯健,體力充沛,通宵打牌、唱K,之後打波、遊水直落,完全應付有餘,偶有患病,一、兩粒抗生素隨即藥到病除。
現在呢,年紀老邁,醫生開的仍然是抗生素,而所期望的復元狀態卻猶如壯年一樣,這某程度上就是現在中央銀行的寫照吧!
逢周二、四刊出
回首頁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