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下一個炒家天堂
■車位市場未來數月或形成一種炒賣風氣。 資料圖片
政府在本月4日無聲無息下突然再為樓市加辣,已持有物業人士,如要購買多一夥住宅單位,印花稅劃一增加至樓價15%。其實政府由2010年11月第一次出招開始,樓價未有跌過之餘,更令市場出現一個又一個的炒賣怪現象,未知今次新
增辣招,會否為市場帶來新「氣象」?
本港樓價由2009年起直線上升,樓價貴引伸多項社會問題,導致政府在2010年11月首次為樓市加辣招推出SSD(額外印花稅)。至2012年10月,除將SSD稅率加強,並將有效期延長至三年外,更引入買家印花稅(BSD)。多項辣招都是旨在打擊炒家入市而設。
在出招後,樓市交投大減,因為市場只餘下用家和收租客,投機者已絕跡。奈何資金充裕,資金無出路,將投機者帶到去另一個市場。在2010至2012年出招的一段時間,市場出現最多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新商場。
因為當年住宅不能短炒,舖租又在大升市,故此投資者購入一個面積較大的全層樓上舖,將其劏成一個面積不足60呎的舖位發售,當年就有不少住宅客「落搭」。所以短時間內,全港就出現尖沙嘴首都廣場、荃灣荃立方、地皇廣場、屯門壹號總站、元朗又一新城等多個大家可能至今從未踏足過的新商場。
雖然商場位置由核心零售區至到民生住宅區都有,但形象都是非常統一,就是舖位面積迷你、大量空置、毫無人流及租金低廉。故此,當年入市這批商場的買家,至今無人賺錢。
在2013年2月政府向非住宅徵收雙倍印花稅(DSD),而且舖租見頂,無人再敢碰劏場,令這個怪現象暫告終。但由於樓價未有回落,投資者又開闢另一個新戰線,就是劏工廈變成住宅。
以往工廈偷偷用作住宅單位租出的情況屢見不鮮,不過在住宅樓價高企下,投資者更花心思劏工廈。除了將一層過萬呎面積的工廈劏成5、60個單位外,每個單位更自設獨立廁所,類似開放式住宅格局。當然此類單位租金比隨意亂間作住宅的工廈單位高,不過就是因為劏得太過似住宅,近年已被執法機構釘死。
如今在新辣招下,舖租大跌、工廈被釘死、商廈被中資壟斷下,看來只有車位一個市場勢被炒起,看看車位市場會否在未來數月形成另一種炒賣風氣。
記者:程俊華
財經評論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