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7年7月20日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7年7月20日


利字當頭:工資下降改變不了


■過去幾年,越來越多職位被取代,政府介入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 資料圖片



有職工組織指,打工仔在過去廿年實質工資增長只有7.8%,每年平均增幅不到0.4%,但同期人均生產總值實質增長卻有2.6%,所以他們得出結論,工人分享不到經濟增長成果,政府有必要介入。



明白的。假如用物價和資產價格去比較,工資水平更加是「唔見一大截」。可是政府究竟要怎樣介入呢?還是工資工時法例和集體談判權吧?可惜,這些措施,或許可以表面上令到低收入的職位消失,但是不代表打工仔的環境會過得更好。

現實問題,超越了職工組織幹事的理解。事實上,不少低技術的文職和服務業職位,在過去廿年已極速消失;最多人用的例子,就是「打字員」。

過去幾年,越來越多職位被取代;在可見未來,會有更多職位將會消失。即使政府介入,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

「至少,政府介入,可以令仍然有份工的人,爭取得到更多利益。」增加勞工成本,會加速轉型的步伐。要知道,技術一旦開發出來,應用的平均成本會遞減。

在銅板的另一面,「生產力」的提升,會令到各種「生產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的收入下跌;當中包括工資,又或者使用各種技術的成本等。

順帶一提,許多人以為只有工業可以自動化,但事實上所有工作,無論是生產抑或服務業,都總有提升效率的空間;例如建築業採用預製件,又或者飲食業的中央廚房和自助服務等,都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方法。這些方法一旦被廣泛應用,舊的職位亦隨之永久消失。

各種「生產要素」的收入下跌,相對的消費物價和資產價格卻不斷上升,就是多數人所講「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其實除了香港,世界各先進地區,就算有齊所有勞工法例,亦有同樣類似情況,不見得政府介入有甚麼意義。

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世民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