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8年4月19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18年4月19日


降準就是解脫?


降準就是解脫?
中國人民銀行突變相全面降準,官方有官方解說,市場有市場一套。如目的之一為托市,僅僅4,000億元人民幣資金釋放實在太低估情況。北水忽對內銀股變冷淡,或不無原因。一方面去年業績產生的亮點老早反映於價值上,同時,內地年內似乎有相當多的金融改革,對內銀行業影響難料。



外界指人行還需再「降準」。(資料圖片)
值得留意是人行行長易綱早前在海南博鰲論壇上有關市場利率及基準利率兩條軌道逐步統一的表述,相當大程度是過去幾年內地利率市場化及改革幾乎最後及最重要一步。綜合外界分析,內地貨幣政策的調節最終由屬價格型工具的利率為主導,數量型工具淡出。

跟易綱說法不謀而合的是,外媒即時傳出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上,人行正劃開放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業自律約定,允許銀行適當提高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按理解,面對內地監管要求,尤其是新資管規定,銀行需更依靠存款作資金來源,讓更大利率上浮是有必要。其次是當最終讓資金成本更能反映於貸款利率定價上。換句話說,內地利率升勢不會改變,問題是個別銀行在過程中要先承受存款利息成本上升的影響,亦即息差及盈利或有影響。

從2016年起,內地市場利率累升介乎0.5厘至1.8厘,同時由人行設定的基準利率如1年期存貸則停留於1.5厘及4.35厘不變。幾年前市場利率上升,造就相當多的貨幣基金吸納居民大量資金,目前為數8萬億元人民幣的貨幣基金提供逾4厘利息,結果銀行基本上沒有可能爭取存款。利率市場化及放寬存款利率上限,過程中似乎不代表銀行會受惠,尤其是中小銀行。更重要是基於大量非標準型貸款資產在新規下,大部分不能續期,在資金成本升及資金來源缺口影響漸浮現,外界指人行還需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呼聲似非不無道理。

內地對金融行業相當著緊,尤其是金融安全問題。中央篤定加大開放力度讓外資在較預期早增多個領域持股,明顯是推動中小型金融機構競爭力。不論銀行及保險行業的監管新規對大型機構影響相對有限,但外資是否一如十幾年前積極參與,反而是極大疑問。利率市場改革,去槓桿,打影子銀行,利益所在。一個牽涉數以萬億資金走向的新規,怪不得不斷有消息借故傳將拖延。亦因資金缺口之大及價格型工具上馬,相當依靠流動性的內地股市,恐怕今年難有運行。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