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頑石不低頭 - 石鏡泉 2018年11月16日
美中新冷戰.南海問題
中美貿戰在這邊停鼓時,美國另有夥人,又提出美中新冷戰,仍在南海上揭出些事來。
要知道這些,不必看《人民日報》,要看《華盛頓時報》、《華爾街日報》和BBC這些外媒,單是人家的,我百分百轉錄,大家看好了。
《華盛頓郵報》彭斯︰除非北京改弦更張才能避免中美冷戰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於周二抵達新加坡出席地區國家峰會。隨著中美兩國元首阿根廷二十國集團峰會的確定,彭斯在近日接受《華盛頓郵報》就雙方目前存在的分歧專訪時稱,只有在中國明確理解美國的立場,中方並願意徹底改變自身行為的情況下,才能避免與美國爆發冷戰。他還表示,美方要求中方做出讓步的領域並非僅含有貿易問題,還包括政治、軍事等。
彭斯在結束了對美國在亞太地區重要盟友日本的訪問後,於當天抵達新加坡代表美方參加第33屆東盟峰會。備受各方矚目的「習特會」將在月底,於阿根廷二十國峰會期間舉行,屆時中美兩國領導人希望借此機會,對雙方在過去半年多以來所進行的貿易戰等敏感問題進行商議。但值得一提的是,顯然在剛於上月發表了態度強硬的對華政策演講的彭斯眼中,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所存在的分歧已經超出了單一的貿易問題。《華盛頓郵報》在這篇以「彭斯︰冷戰與否,中國決定」為題的文章中寫道,與會的東盟領導人在當下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華盛頓和北京是否將朝一個「超出預期且長期的經濟和戰略衝突」而行。文章稱,儘管彭斯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都將參加,稍後於本周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但二人之間並沒有相應的會面計劃。
彭斯在接受專訪時稱,(就兩國之間的分歧)特朗普仍將與習近平稍後會在阿根廷舉行的峰會,看作是處理這一問題的機會。但他表示,美方如此考慮的前提是,北京願意就在美方向其所提出要求的經濟、軍事和政治行為做出徹底的改變。他稱,這是中國避免與美國發生冷戰的最好機會。對此,他還聲稱,「我認為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阿根廷(的結果)」。彭斯說,「總統的立場是,中方應該明確的認知美方所持有的態度,及我們計劃的步驟,這樣他們來到阿根廷才能同時提出針對,兩國所面臨不僅在貿易不平衡等問題上的具體方案」。他說,我們深信中方了解美國的立場。彭斯進一步介紹稱,「中國需要做出讓步的領域包括對保護知識產權、禁止技術轉移、取消限制進入中國市場、尊重國際規則及規範,以及保障在國際水域航行自由和中共對西方政治的幹預」。他警告稱,如若中方提出的建議未能令美方滿意,美方將準備在經濟、外交及政治上,對華施加更大壓力。他同時指出,美國的經濟有足夠的實力以經歷如此衝突。而在他眼中,中國的經濟在相比之下「耐性較差」。
彭斯揚言稱,「無論走哪條路,我們堅信我們正處於上風」。他說,「對華關稅現已達到2,500億美元,我們可以承受比這一數字兩倍還多」。彭斯強調,美方看重的並不僅是來自中方的承諾,而更為重要的是最終的結果。他說,「我們期待中方改變姿態」。值得一提的是,彭斯從日本飛往新加坡的途中,專機還特意飛越南海爭議海域,其飛行路綫距離南沙群島的島礁最近只有約80公里的距離。對此,彭斯在採訪中說,專機選擇這樣的路綫本身也是一種「自由航行」任務。他說,「我們不會接受恐嚇,我們不會退縮,將會繼續繼續執行航行自由任務」。分析人士認為,彭斯此次訪問亞洲,其主要任務並非繼續對中方政策的批評,而是在鞏固其地區盟友關係的同時,向東南亞等國推銷美方的「印太戰略」,而向各國確立美方留在亞洲的決心,並以此制衡中方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華爾街日報》美中能否避免新冷戰?月底習特會或給出答案
再過兩個多星期,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就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會面,屆時,一直困擾市場的一個重大疑問可能會水落石出︰特朗普與中國的貿易爭端到底是貿易糾紛還是地緣政治競爭?
投資者非常關注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單純是貿易問題,那麼美中雙方有可能達成協議,而且從特朗普以往的做法來看,這種可能性相當高。相反,如果是為了遏制中國,那麼現在也許就應該為新一輪冷戰做準備了。
美國政府中的對華強硬派最近愈來愈高調,極力推動遏制中國的想法。上周五,一位強硬派人物公開抨擊那些力圖達成貿易協議的華爾街「全球主義億萬富豪」。但另一方面,美國財政部長姆欽(Steven Mnuchin)領導的親貿易派正在幕後活動,希望在中美首腦會面前取得進展。
中國借「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其全球影響力的野心遭遇阻礙︰經濟上,該倡議下的基建項目令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多個合作國債務激增,被批評為「債務陷阱」;政治上,馬來西亞、馬爾代夫等國的換屆選舉使得親華派勢力削弱,威脅到相關合作的推進。美國從中看到了機會,並開始在對外投資、外交上採取行動。
《BBC》中美貿易戰、南海問題陰霾下的東盟會議
第33屆東盟峰會(ASEAN)正在新加坡舉行,雖然中美不是成員國,但各自派人出席,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下,外界把會議的關注焦點放在貿易議題上。
中國總理李克強13日在一個講座上表示,希望明年與15個國家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推進區域內的經濟合作,並尋求在3年內,與東盟國家完成有關《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
有觀察人士和日本媒體認為,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能夠抗衡美國的保護主義,但由於該協定的相關國家之間存在分歧,能否順利達成共識仍有待關注。
東盟成立於1967年,有10個東南亞的成員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老撾、文萊和柬埔寨,是推進區域合作的平台。是次峰會除了成員國以外,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和日本等也派人出席。
中國總理李克強12日(周一)起訪問新加坡,出席東盟-中國(10+1)領導人會議、東盟-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及東亞峰會。
經貿及南海問題是會談重點。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開幕時就明言,東盟國家要更加團結,面對挑戰,堅守多邊主義原則。
李克強在一場講座中發表了有關經貿的發言,再次重申中國在貿易的主張。他說,中方主張自由貿易,貿易如果不公正不公平,是不可能持續的,而在全球化進程和自由貿易出現的問題,應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以推進改革的方式去解決,但不能違背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基本規則,更不能另起爐灶。
李克強強調,有關會議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和東盟關係的發展,並希望能在2019年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談判。他說,今年談判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中方會採用互利、靈活的態度與各方繼續推進談判。
RCEP包括東盟十國、中日韓、印度及澳洲,將覆蓋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貿易量,協定提倡成員國互相開放市場,形成區內經濟一體化,希望整合共同市場吸引外資,提高區內國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日本共同社》報道,這份協定被視為可以對抗保護主義的核心,但過去5年談判沒有重大進展,報道引述談判消息人士說,印度不想大幅削減關稅,日澳希望在電子商務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識,特別是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問題上,各方仍然有所分歧。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認為,中國較先進的技術、貨物及服務在進入西方或日本較完善的經濟體時,會遇上政治、經濟和技術上的障礙,但東盟國家對中國投資進入其市場,並不太抗拒。這份協定有助中國升級轉型,可以找一些周邊國家率先「試水溫」,先向這些國家出口有少許科技水平的產品,而這些中小型的市場,或有助緩解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亦可以在輿論聲勢上,提振依賴出口的中國企業的信心。
他說,中美貿易戰警醒了中國在貿易上有一些承諾沒有做到,如果從中反省和改革,有可能令中國重建與東盟國家的互信。
另一會議焦點是南海問題。中國總理李克強說,當前南海局勢趨穩趨緩,爭取未來3年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助力地區和平與發展。
中國與東盟在8月已經就單一協商文本草案達成共識,談判以這份草案為基礎。
《新華社》當時報道,這份文本提議,海域內各國應共同舉行聯合軍演,並堅持區域外的國家不得參加,被觀察人士形容是針對美國,想把美國勢力趕出南海。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對菲律賓媒體表示,《準則》是希望中國告訴東南亞國家,在該處如何避免衝突,包括和平解決紛爭、自我克制及確保船隻及飛機,可按國際法有航行自由,菲方已做好準備,希望透過談判盡早有共識。
「我想告訴中國,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完成《南海行為準則》,你現在在該處,佔領了那兒,告訴我們應該有哪條航綫可以用。」杜特爾特說。
美國與菲律賓飛機過南海,中方警告大不同。
但美國也有可能是影響《準則》認受性的因素。
9月30日,美軍一艘驅逐艦「迪凱特」號現身南海爭議島礁附近海域,並進入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南沙群島南熏礁和赤瓜礁12海里範圍內,「迪凱特」號艦長稱中國驅逐艦靠近美艦船頭,相距僅41米,迫使「迪凱特」號「採取技術動作以防撞擊」。
這是美國軍艦6個月內第二次駛入有關範圍。美軍稱行動符合國際法,中國國防部指美軍嚴重威脅中國的主權和安全。
早前舉行的中美外交與安全對話,美國防長馬蒂斯重申美國的觀點,認為美國可以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航行、航海,美國對一個開放而自由的太平洋的追求是不可動搖的。
但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反駁稱,任何國家都不應該以任何藉口在這個地區搞軍事化。在這個地區,並不存在所謂妨礙自由航行的問題。
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認為,南海附近與東北亞有分別,該區不見有國家會充當美國的「代理人」,所以能否就《準則》達成協議主要取決中國、菲律賓、越南和印尼關係上會否存在暗湧,如果各國在經濟、民生上有基礎互信,達成協議不是不可能的任務。
知己知彼,看人家怎看,才知怎應對。
轉載自:晴報
政經頑石不低頭 - 石鏡泉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