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8年11月5日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8年11月5日


內地學者低估 貿易戰的衝擊


內地學者低估 貿易戰的衝擊
近日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內地經濟學者,聽取他們對貿易戰如何影響中國經濟的看法。可能由於這批學者同時兼任官方職位,所以他們的看法大都比較接近官方的觀點——相對樂觀,在一定的程度上低估了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衝擊。

按他們的說法,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大概只會令中國的GDP增長回落0.5%左右。如果中國原本的GDP增長有6.5%,那全面與美國打貿易戰後,中國的經濟仍可維持有6%的增幅。 相對歐美國家而言,能有這樣的增幅已算是十分難得。

表面上,他們的推算好像有一定的理據。他們用來推算的方程式是經濟學上最通用的,以支出一方為基礎的統計方式:GDP=C+I+G+(X-M)。當中C是指民間的消費,I是指投資總額,G是指政府的公共開支,X是指出口總額,M是指進口總額。內地學者覺得,貿易影響的主要是這幾個統計項目中的最後一項(X-M),即中國對美的淨出口。

按中國的計法,2017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亦即是淨出口)是2,700億美元。 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只對這2,700億美元的淨出口商品有影響,其餘部分的出口,中國可以用報復性關稅抵銷。所以中國的實質損失只是2,700億美元x25%=675億美元。 中國只會把出口去美國的商品減價675億美元, 就可以抵銷美國的關稅,一樣可以在美國如常出售。

現實是中國根本不需要全數承擔這新增的關稅,其中有一部分必然會由美國的消費者自己來承擔。所以中國的損失應該少於675億美元。2017年中國的GDP是12萬億美元,675億只佔其中的0.56%。

我覺得這種推算方式很有問題,因為GDP的計算方式把消費、投資、政府開支與貿易分別立項,完全是為了計算方便,並不等同他們之間是可以割裂,互不牽連的。像經濟這類複雜性系統,他內部的相互聯繫是斬不斷,理還亂的。因此,我們在推論美國徵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時,不能只計算關稅對貿易的影響,而不計算貿易受影響後,經濟的其他方面亦可能出現的連鎖反應。倘若把貿易戰的損失評估只局限在貿易層面來考慮,結果必然會被低估的。

我認識一些產品主要出口去美國的廠家,他們是貿易戰的切身受害者;我覺得由他們來評估加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一定會更加實際。

他們說,現時做廠的邊際利潤已跌到低無可低,若要他們減價25%去抵銷加關稅的影響,等如叫他們結業。所以他們現時面對的已不只是虧損問題,是生存問題。為此,他們已不得不考慮把生產移遷到中國以外的地方進行。

如果真是這樣,中國的就業機會就減少,工資水平就會下降,人民就會不敢消費,連政府進行基建投資的能力也會因稅收減少而受到削弱。由此可見,把美國徵收關稅的影響局限在貿易上是不妥當的。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