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6月28日 星期五

品中資 - 羅國森 2019年6月28日

品中資 - 羅國森 2019年6月28日


《品中資-羅國森》還有理由買內銀股嗎?
  《品中資》星期二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個頗為震撼的消息,不是「習特會」有甚麼變卦,而

是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有3間內地銀行涉嫌違反美國對北韓的制裁,仍然跟北韓做生意,

而遭調查時又拒絕遵守傳票,接受進一步問話。

  該3間內地銀行包括招商銀行(

03968)(下稱招行)、交通銀行(03328)

(下稱交行)和沒有在港上市的浦發銀行。
  報道形容,該3間銀行的最終後果有可能等同被判「金融死刑(Financial

Death Penalty),因為她們有機會被禁止進行美元結算,簡單來說就是不能從事

國際業務。
  當日在港上市的招行,股價急跌7﹒7%,最多的時候曾經跌逾一成,而交行也跌近6%。

當然,招行是禍不單行的,因為同日爆出,招行旗下的金融平台有一隻理財產品未能償付,導致

招行的股價跌得特別厲害。
  不過,3間銀行都否認涉及北韓的制裁,而美國當局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行動。但此事

馬上令我想起中興(00763)事件,以及將之與中美的貿易糾紛連在一起。難道中美的角力

,已經由科技領域,延伸到金融領域?
  再者,這時傳出這些消息,對明日(29日)即將舉行的第二次「習特會」有沒有影響呢?

難道美國正在累積籌碼?真的令人感到困惑。
  幸好,經過上日急跌之後,在港上市的招行和交行,股價隨著大市向好而回升,招行的升幅

更加接近2%。
*兩年沒有品評內銀股*
  這宗事件也令我突然對內銀股關注起來。我翻看我在本欄的文章,原來我已經接近兩年沒有

品評過內銀股。為甚麼會這樣?因為我對內銀股的興趣已大減,甚至沒有沾手任何內銀股。

  有趣的是,我最近寫的兩篇內銀股品評(已經是2017年9月),一篇的標題是《內銀股

棄不足惜?》,另一篇就是《捨四大內銀只吼招行》,即是今次傳聞中的主角之一。

  我當時已交代了我對內銀股的反思。到目前為止,四大內銀仍然是本港上市公司之中最賺錢

的幾家公司之一。而且,銀行是「百業之母」,中國又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的時候,銀行

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可以推動經濟發展!
  但過去幾年,內地經濟增長已經放慢,內銀股的業績也停滯不前,那就是,內銀股同樣進入

低增長期。更甚的是,內銀愈做生意,資產質素有機會愈差。

  餘下來,買內銀股的唯一理由就是收息,因為內銀仍然很賺錢,只要她們能夠頂住不倒退,

不蝕錢,她們還有很強的派息能力!只不過,經過2017年的回升,內銀股的息率,普遍已經

跌至5%以下(又要扣一成股息稅),所以,當時連這一點吸引力也失去了。

*招行半年升三成七*
  我當時決定連四大內銀也拼棄,唯一令我有點興趣的就是股份制銀行中的招行,因為招行的

定位清晰,增長動力最強。事實上,我的觀點是對的。今年以來,內銀股之中,表現最好的就是

招行。到昨日為止,招行半年以來,股價升了三成七,冠絕所有內銀。

  四大內銀年初至今的升幅都只有單位數,包括建設銀行(00939)的3﹒4%;工商銀

行(01398)的7%;中國銀行(03988)的3﹒8%;以及農業銀行(01288)

的1﹒1%。
  至於事件的另一主角,同屬股份制銀行的交行,年初至今只不過升了3﹒6%;另一隻股份

制銀行中信銀行(00998)的表現更差,年初至今微跌0﹒1%。

  恆生指數年初至今升了一成,而國企指數則升了7﹒6%。換句話說,大部分內銀股其實都

跑輸大市,唯獨招行一枝獨秀。
  不過,這宗事件到底有沒有影響招行的業務前景,這一刻仍然未夠資料判斷,但如果中美的

角力,真的伸展到金融領域,則我更沒有理由去買內銀股了。

《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