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之間 - 方興 2019年7月11日
【虛實之間】港版《黑鏡》不日上映? - 方興
社會信用體系是用大數據來監控人民的一舉一動,「(香港)𠵱家冇,但係將來會有。」不能說是危言聳聽來。 互聯網圖片 適中字型 較大字型
正當港人對中港政府的不信任到達高峯之際,廣東省政府上周五發佈的《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3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建議「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依法對大灣區內企業聯動實施信用激勵和失信懲戒」,有報道隨即指香港將在3年內引入社會信用體系,嚇得港人以為要集體演出《黑鏡》season 6 暨《十年》續集《三年》,跛腳港府急急澄清,指不會在港實施。
點解港人咁驚?社會信用體系是用大數據結合高科技來監控人民的一舉一動,並落實巨細無遺的賞罰制度,譬如捐血、做義工有分加,但過馬路衝紅燈、遲交水電費、欠債不還都會扣分,高分的獎品是搭公共交通有折頭,輪候醫院急症室特快等。低分者暫時未見具體罰則,但中國素有黑名單制度,被法院因種種理由列入黑名單者,不可搭飛機高鐵,入住昂貴酒店。
由於在科技進步下,監控成本越來越低,因此這套社會信用評級機制,可以落實到越來越多且瑣碎的事情,如你在網上有否分享「違規」訊息,在工作時有否與人爭執,甚至有否買口罩頭盔都可以成為加減分的理由。政府的有形之手遂伸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雖然有時會鬧出笑話,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便因為肖像出現在巴士車身的廣告上,而被具人臉辨識功能的監控鏡頭誤以為衝紅燈,不過實情更可能是像新疆般,人民在高壓下如履薄冰。
科技監控非危言聳聽
儘管港府迅速滅火,港人一段時間內不用擔心Big Brother的到來,不過查實本地的中資機構已逐漸進佔到港人的衣食住行各個環節,微信支付/支付寶的普及,以至銀行、證券行、電訊、食肆、媒體、地產處處都有紅色資本,兼且是不少港人的僱主,種種數據一經整合,便已儼然成為一套類近社會信用系統。我覺得港人應推動如歐洲GDPR的保護個人資料法例,以及如美國部份州分立法禁止政府及警察使用人臉辨識技術,防止個人資料被濫用。
深圳市政府去年披露將建廣深第二高鐵,並會連接香港「東大嶼新中心」,爭取2030年通車;年初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則將香港的各個環節、小至幼稚園都規劃在內;早前深圳政府又表示,計劃後年在皇崗口岸實施「兩地一檢」,並只供旅客出入境。港府至今對這些涉及香港事務的「被規劃」不是語焉不詳,就是避而不談,我很懷疑,港人在這些政策中有幾多say?正如張家輝話齋:「你𠵱家冇,但係將來會有。」難怪港人會覺得今次的社會信用體系傳聞,不能以危言聳聽來一言以蔽之。
方興
本欄隔周四刊出
虛實之間 - 方興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