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9年7月11日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9年7月11日


【利字當頭】銀行是這樣賺錢的 - 利世民


德意志銀行重組架構,全球裁員1.8萬人,有人直覺是金融災難的前奏。 資料圖片 適中字型 較大字型

德銀法巴相繼裁員,有人直覺是金融災難的前奏;但也有人認為是結構性的轉變,銀行業裏面有些職位不再需要大量人手,甚至乎銀行業的盈利模式也面臨嚴重考驗,裁員是早晚都會發生的事。但更根本的問題是:「銀行究竟是如何賺錢?」

教科書中的銀行,從市場以低息得到資金,再加上央行的保證支持,以高息將錢借出,而且借出的錢是倍數於收到的錢,一來一回槓桿效應乘以息差,就是銀行的利潤。在過去的太平盛世,銀行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但是當政府的財政也有根本的問題,就很易出現骨牌效應式的金融危機。

「教科書中的銀行」跟現實中的銀行,最大的分別在於現今的銀行,很多時乾脆直接將得到的資金押注在不同的投機產品,也就是所謂的「炒房」。在另一邊廂,對賭的一方,其實也是銀行同業。表面上銀行業不讓肥水流到別人田,但與此同時所有市場風險集中在銀行系統當中。

簡單常識告訴我們,在零和的賭局中,沒有可能所人都是贏家。銀行之間的對賭,其實是將資產負債表不斷膨脹的遊戲;賭徒,同時也是「疊碼仔」,而且可以不斷加大注碼,輸了有「阿公」出手拯救,這就是所謂的「道德風險」。

銀行業,說穿了就是透過政府撐腰進行尋租經濟活動,代價就是在必要時要為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背書;這種現象在過去十年八載,尤其明顯。當然,銀行為政府服務的同時,也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銀行和管治,是名副其實的「銅板的兩面」。可是,自從歐美都經歷過一場金融危機,阿公有錢都留給自己,賭徒也好,「疊碼仔」也好,生意其他早已變得冷清,甚至連阿公的債券炒到負利息也得接貨。沒有暴利,又何需充撐門面做大戲呢?

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