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少揚:港倫合併 本難成事
【專訊】在零息年代,很多過往被視為瘋狂的經濟行為,都可能被接近無代價的成本所合理化。今期想講的,是港交所(0388)提出以總代價358億美元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LSE)的方案。港交所目前的市值,亦不過是387億美元,股東難免擔心,這單交易一旦成事,港交
所可能會消化不良。
綜合市場平均預測,LSE明年預測盈利大約是9.66億美元,而港交所明年預測盈利則是13.65億美元。以港交所提出的作價,LSE明年預測市盈率是37.5倍,較港交所的28.4倍市盈率,溢價約32%。
LSE早已大升 港交所慷股東之慨
港交所提出的條件,是每股LSE以現金20.45英鎊加2.495股港交所作交易條件。按周五港交所市價及折合為英鎊計,總作價相當於每股LSE值81.91英鎊,當中25%為現金,75%為作價浮動的港交所公仔紙。
不少股東及市場人士批評,港交所出價太過冒進:
第一,任何的收購合併,為求對方答應提出合併方的要求,買家一定價付出足額的溢價,才可以打動賣家。今次港交所提出的作價,相當於32%的估值溢價。表面看來,交易溢價在眾多大型收購合併案例中,估值算是正常。港交所為股東所詬病者,是港交所在提出收購之前,LSE年初至今累計升幅已達67.5%,並在這基礎之下再給予額外20%溢價,難免令股東覺得港交所的管理層,是在慷股東之慨。
第二,以港交所提出的作價,LSE的市值大約是前者的95%,雖未算是蛇吞象,但亦不遠矣。交易現金部分連同LSE本身債務淨額,港交所將因此額外增加102億美元負債,而目前港交所的股東資金約56.5億美元,LSE合併後總值100億美元,額外增加負債淨額,剛好等於合併後股東資金。合併後港交所的財務風險將因此大幅上升。
「國家任務」在身 不妨一試
這單交易,明顯是對港交所股東不利,可是對於有國家任務在身的管理層來說,這絕對是值得不妨一試的方案,雖然他們明知最終成功完成交易的機會很微。交易建議必須獲得雙方股東大比數贊成,以及雙方監管機構政治審查通過,而港交所提出交易先決條件還包括LSE願意主動放棄收購Refinitiv。一般相信將支持方案的香港特區政府,在港交所持股僅5.95%,其餘94.05%的獨立股東,要說服他們投贊成票的難度頗高,更遑論LSE管理層、股東及英國監管機構對港交所的態度了。
這單交易,除了在政治上讓港交所高層獲得加分之外,還有經濟上的考慮。由於收購作價中,75%是公仔紙交換,買家付出的現金仍屬可以負擔的水平。由於交易所是一門現金流強勁的生意,而且股份估值長居高不下。收購方案中的25%現金代價,只及合併後總市值的12%,無論是透過舉債,還是發行新股形式集資,要完成這單交易,財務上絕對付擔得來(值不值得,則另當別論)。2012年,港交所在收購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LME)時,曾發行一筆年息僅0.5厘換股價較當時溢價逾30%的5年期可換股票據及透過配售新股支付收購,實際資金成本在2.5厘以下。假如今次照辦煮碗,收購實際的每股攤薄效應,應該在10%之內,股東的實際損失,並不如表面看來那麼嚴重。
然而,正正因為這單交易,並不是100%現金交收,對LSE的股東來說,吸引力未必太大,尤其是要他們放棄收購被投資者視為具備更高協同效應的Refinitiv交易,LSE股東點會肯制?執筆之時,毫無意外地,LSE的董事局已書面拒絕港交所提出的收購方案。
筆者本來以為,股東會非常討壓這單交易,令港交所股價短期受壓,股價跌幅若超出10%,將是短線套利的機會。可惜,看來大部份股東,都認為這單交易很難成事,過去兩個交易日,港交所的股價,最多只跌了4%。市場資金過剩,又一明證。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
[霖少揚 細味投資]
【專訊】在零息年代,很多過往被視為瘋狂的經濟行為,都可能被接近無代價的成本所合理化。今期想講的,是港交所(0388)提出以總代價358億美元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LSE)的方案。港交所目前的市值,亦不過是387億美元,股東難免擔心,這單交易一旦成事,港交所可能會消化不良。
綜合市場平均預測,LSE明年預測盈利大約是9.66億美元,而港交所明年預測盈利則是13.65億美元。以港交所提出的作價,LSE明年預測市盈率是37.5倍,較港交所的28.4倍市盈率,溢價約32%。
LSE早已大升 港交所慷股東之慨
港交所提出的條件,是每股LSE以現金20.45英鎊加2.495股港交所作交易條件。按周五港交所市價及折合為英鎊計,總作價相當於每股LSE值81.91英鎊,當中25%為現金,75%為作價浮動的港交所公仔紙。
不少股東及市場人士批評,港交所出價太過冒進:
第一,任何的收購合併,為求對方答應提出合併方的要求,買家一定價付出足額的溢價,才可以打動賣家。今次港交所提出的作價,相當於32%的估值溢價。表面看來,交易溢價在眾多大型收購合併案例中,估值算是正常。港交所為股東所詬病者,是港交所在提出收購之前,LSE年初至今累計升幅已達67.5%,並在這基礎之下再給予額外20%溢價,難免令股東覺得港交所的管理層,是在慷股東之慨。
第二,以港交所提出的作價,LSE的市值大約是前者的95%,雖未算是蛇吞象,但亦不遠矣。交易現金部分連同LSE本身債務淨額,港交所將因此額外增加102億美元負債,而目前港交所的股東資金約56.5億美元,LSE合併後總值100億美元,額外增加負債淨額,剛好等於合併後股東資金。合併後港交所的財務風險將因此大幅上升。
「國家任務」在身 不妨一試
這單交易,明顯是對港交所股東不利,可是對於有國家任務在身的管理層來說,這絕對是值得不妨一試的方案,雖然他們明知最終成功完成交易的機會很微。交易建議必須獲得雙方股東大比數贊成,以及雙方監管機構政治審查通過,而港交所提出交易先決條件還包括LSE願意主動放棄收購Refinitiv。一般相信將支持方案的香港特區政府,在港交所持股僅5.95%,其餘94.05%的獨立股東,要說服他們投贊成票的難度頗高,更遑論LSE管理層、股東及英國監管機構對港交所的態度了。
這單交易,除了在政治上讓港交所高層獲得加分之外,還有經濟上的考慮。由於收購作價中,75%是公仔紙交換,買家付出的現金仍屬可以負擔的水平。由於交易所是一門現金流強勁的生意,而且股份估值長居高不下。收購方案中的25%現金代價,只及合併後總市值的12%,無論是透過舉債,還是發行新股形式集資,要完成這單交易,財務上絕對付擔得來(值不值得,則另當別論)。2012年,港交所在收購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LME)時,曾發行一筆年息僅0.5厘換股價較當時溢價逾30%的5年期可換股票據及透過配售新股支付收購,實際資金成本在2.5厘以下。假如今次照辦煮碗,收購實際的每股攤薄效應,應該在10%之內,股東的實際損失,並不如表面看來那麼嚴重。
然而,正正因為這單交易,並不是100%現金交收,對LSE的股東來說,吸引力未必太大,尤其是要他們放棄收購被投資者視為具備更高協同效應的Refinitiv交易,LSE股東點會肯制?執筆之時,毫無意外地,LSE的董事局已書面拒絕港交所提出的收購方案。
筆者本來以為,股東會非常討壓這單交易,令港交所股價短期受壓,股價跌幅若超出10%,將是短線套利的機會。可惜,看來大部份股東,都認為這單交易很難成事,過去兩個交易日,港交所的股價,最多只跌了4%。市場資金過剩,又一明證。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Vincent@vlasset.com
[霖少揚 細味投資]
世味.頭知 - 霖少揚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