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天納地-溫天納》科創板與港交所之爭悄然而至
《融天納地》隨著內地科創板的登場及A股IPO核准率大幅上升,已有多家掛牌公司改變
主意,不再赴港上市。某程度上,這種現象意味著「三+H」機制已經形同虛設,存在的意義大
幅減弱。特別是在內地科創板開通後,展現出不可抵擋的吸引力,與港交所
對上市資源的爭奪呈
現出日趨激烈的趨勢。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最大優勢就是政策扶持和流動性較佳。此外,科創
板的估值也比港股高一些,這意味著在內地科創板上市有望募集更多資金。
港股備受冷落有著主觀及客觀原因,自「三+H」模式簽訂以來,環球出現科技戰及貿易爭
端,內地經濟增長趨勢也處於整固狀態,各方面因素都影響了內地企業財務表現,這些影響對於
部分科技企業而言屬一個大挑戰。過去一段時候,企業境內及境外融資均受到很大壓力,公司在
解決壓力之際,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境外上市。從監管角度去看,目前並非最佳境外上市時機
。故此,不排除會有企業拖延上市的情況。
雖然有部分優質新三板公司轉到科創板,顯示出港股主板與科創板之間有競爭關係,但這兩
個板塊始終是兩個不同板塊,相互補充,沒有矛盾,互相並不衝突。參考市場數據,因為不同原
因,確實今年香港新股融資額明顯下降。參考市場數據,今年截至9月30日,香港將會有98
家新股融資大約1248億港元。兩個數字均較2018年同期大幅下降(分別下調38%與
49%),去年同期有158家新股融資2427億港元。按內地媒體報告,來自內地企業的新
股為香港新股巿場貢獻達6成多(65%)的融資金額,約為816億港元,但融資總量較去年
同期2308億港元大跌65%。
今年內地成功推出滬倫通和科創板,以及A股被納入更多國際成分指數,均為資本市場帶來
更多元化,並加強與其他環球資本市場的連接。另一方面,隨著香港繼續尋求國際企業來港上市
,並在香港市場提供更多亞太區的投資產品,將能夠吸引中國內地高市值、高融資需求,以及對
發展國際市場擁有抱負的新經濟企業繼續使用香港的融資平臺。數據亦顯示,香港新股市場中,
今年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泰國、和比利時的14家新股合共融資約380億港元,比
2018年同期23億港元(18家)急速上升16倍。
無可否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不少大型企業、龍頭企業
及獨角獸企業仍在高速發展,一個單一證券市場並不足夠完全滿足這些企業的多元化多層次業務
需求與龐大融資計劃。從長遠角度看,A股及港股多層次資本市場若能緊密合作,將互補優勢及
機遇,才能共同扶持內地優質企業健康成長之道。
《資深投資銀行家、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
融天納地 - 溫天納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