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首階段協議正式簽訂,對於一份期待已久的協議,內容公布之後分析界極有保留,惟市場卻仍然亢奮,時間會證明哪一邊是對的。
對於中國,協議沒有獲得美國承諾削減更多關稅,自己卻承諾要購買更多美國貨。而對於美國,從來最觸動中國神經的科技、央企補貼、以至華為等問題,暫未有明確對應。或者,誠如內地評論所言,出來
了一份雙方都似有不滿的結果,反而是最好的結果,因為這就是一個空子,讓中美各自有空間去鑽,各自聲稱協議對己更有利。更何況,中美本身都有自己問題要解決,雙方已經深明協議的目的不是承諾及制肘對方,而是找個下台階,做場大龍鳳,將貿易戰這3個字暫時放下一邊,就是這麼簡單。
環球、以至中港市場,不論個股,或部分技術指標,是否已經超買,其實已相當明顯,武漢肺炎只是猶如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草。不論是虛火,抑或是升勢過火,總之市場展現的似乎是,沒有新增壞消息,而之前被困擾超過一年的負面因素暫時擱置,就如同是好消息。但怕的是冷眼不防,市場已有醒目之士另有盤算,找個理由沽出銷定利潤。
中國到底能否履行2,000億美元增購美國貨的承諾,不論美資機構、抑或外資,其實都相當之有保留。2,000億美元計算,相當於內地2018年全年總進口量的一成,增加購買農產品部分更是之前的倍數。貿易關係複雜,進出口數字的計算都一樣,可是如果假設中國能夠完成兩年內多買2,000億美元美國貨品,要考慮的就是經濟與滙率的影響。如果經濟表現不變,增購進口貨效益有限之餘,更可能有負面影響。正因如此,內地更有誘因推高經濟表現,用國力展示去買敵國貨物。其次是滙率及資金流,進口量上升,內地經濟同時減少依賴出口,造成的是經常帳盈餘收窄風險,更甚是可能存在貿易逆差。既然如此,另一邊的資本帳會成為緩衝,中國近期大搞金融市場開放,要股市債市表現好,中概股更多回流,背後用意是相當明顯。
協議表面上可能並沒有共識,但亦未必是零和,付出代價的其實可能是向中國供應商品及出口的市場。例如農產品國的巴西、阿根廷等,澳洲亦可能受影響。當然,踏入新一年的區內市場,表現仍然強勢,就連印尼股市以市值計亦已經成為東南亞市場最大股市,當地最大銀行市值比星展銀行更大。這都是說明,資產市場可以改變一切,扭轉情緒,並且令人難分真強或假強。
本文節錄於640期《iMoney Wealth》胡思胡想。
2020年1月24日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imoney.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