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若要快速穩住經濟,相信仍然要依靠推出更多基建項目這些傳統手段。資料圖片
在疫情的影響下,市場都在觀望中國政府會推出甚麼刺激政策。在貨幣政策方面,筆者相信人行仍然有放寬的空間,原因是目前人民幣的走
勢相對平穩,未有太大的貶值壓力。人民銀行早前已相繼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以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相信降準(RRR)的動作亦會陸續有來,以釋放更多的銀行借貸資金。
今年1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有分析擔心,若貨幣政策一下子大大放寬,有可能進一步刺激通脹。然而某程度上,市場對貸款的需求仍然疲弱,即使放水也未必會推高通脹。況且倘若經濟持續受壓,以放寬貨幣政策來刺激市道也是無可厚非。
至於財政政策方面,料中央將會持續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發行,以及推出更多的基建項目,至於房地產則處於兩難局面。一方面,在短期內地產發展商的銷售必然大受打擊,上市那一批企業還好一點,未有上市的發展商相信正在面對更嚴峻的資金壓力,但與此同時,中央政府也不希望推高樓價並造成資產泡沫,因此暫時還看不到有具體的寬鬆樓市措施出台。
傳統手段始終最有效
面對類似局面的還有汽車業。中國汽車行業的規模龐大,是以市場也憧憬中央會推出刺激汽車措施。在以往,中央政府曾經推出補貼鼓勵換車,但在如今的環保國策大方向之下,刺激傳統化石燃料汽車的措施,顯然存在著政策矛盾。
在現階段而言,最為有效的手段相信仍然是推出更多基建項目、提供融資渠道予中小企,以及推出一些稅務減免(如減免企業社保費)等,尤其是基建項目,原因是措施可以惠及整個供應鏈,由原材料、機械到就業需求也會受到廣泛刺激,而且政府對此的可控性更大,能掌握到批出的項目數目、金額等。相較之下,其他手段如減稅、刺激消費或銀行借貸等,都要經過中間的過濾層(例如企業要先經過銀行審批才能取得融資),未必能有效將資金分配到合適的地方或對象。
儘管中國近年致力將經濟轉型至由消費主導,並講求產業及科技創新,若以基建項目來刺激經濟,似乎與中國的結構轉型大方向存在分歧,但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要快速穩住經濟,相信仍然要依靠這些傳統手段。
鍾秀霞
安聯投資高級基金經理
本欄隔周四刊出
選秀之道 - 鍾秀霞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entertainment.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