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伸鏹:歷史新分界:B.C.(Before Corona)屬美國 A.C.(After)屬誰?
談伸鏹:歷史新分界:B.C.(Before Corona)屬美國 A.C.(After)屬誰?
【專訊】著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Thomas Friedman最近寫了一篇文章:《Our
New Historical Divide: B.C. and A.C. - the World Before Corona and the World After》。可能有點誇張,但標題非常吸睛。文章內容反而不算突出,只指出因全球一體化和交通發達,所以疫症能在短短數個月內蔓延至全球,感染人數亦以幾何級數上升。然後他的觀察是美國社會文化屬於loose(鬆),東方社會如中國內地、新加坡和香港,因曾經歷無數次災難,所以文化屬於tight(緊),但「緊」文化就反而對處理疫情有幫助。所以他建議「收緊」美國文化,同時政府亦需增加對國人的同情心,以大型財政方案刺激經濟,同舟共濟,共渡時艱。
美國國會即將通過一個2萬億美元緊急經濟援助方案,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加上之前聯儲局的緊急減息和各種unconventional(非常規)流動性提供方案,總額可能高達6萬億美元!
一如所料,貨幣政策已成為一種逐漸失效的「舊藥」,即使息口減至零,重啟無限QE,甚至直接購置投資級別企業債,雖托不起股巿,但對保持債市和銀行系統流動性,當然有頗大作用。財政政策這粒藥較有新鮮感,所以暫時對刺激股巿較有效。方案包羅萬有,包括直接向家庭派錢,但奇怪地,收入愈高,派得愈多!更多錢將放在援助多個行業,包括航空、郵輪、酒店、餐飲等等,細節尚未出來,主要目的是保就業,貸款給企業,條件是不可大幅裁員,不可回購股票,亦限制高管薪酬。當然亦有部分錢將放在擴大各種社會福利,和至為重要的醫療預算,但為數恐怕仍有不足。但無論刺激多大,短期內失業人數仍將急升數百萬。
每個政策都有副作用
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每個政策都有副作用,問題只在權衡輕重,得到的效果,是否值得付出的代價。極端的貨幣政策,長遠下來,會否動搖全球投資者對美元和美債的信心?巨型的財政方案,將把今年原來已高達1萬億美元的財赤,最少再翻倍至2萬億以上!長期下去,情況愈來愈日本化,債台過高,即使不破產,都可導致結構性低利率、低通脹和低增長。
歸根究柢,這是一場全球健康危機,並非金融危機(暫時),所以最重要還是要看每個主要地區的處理疫症方法和成績。最肯定一點,在這次嚴格考試,沒有任何地區拿滿分。中國起步可能有點慢,但COVID-19確比SARS的R0(基本傳染度)高不少,即使更早把武漢封城,能否像對付SARS一樣,完全消滅病毒,不易下結論。不少亞洲其他地區,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至印度,都受到一些讚許,但即使第一波疫情稍為控制得好一點,仍然不可鬆懈,因為有跡象不用等到秋季或明年,英美回來的人已帶來第二波衝擊!多個南半球地區,尤其非洲的疫情已在升溫,值得關注,因為更確保這場pandemic(大流行),將演變為一個endemic——每年捲土重來的風土病。
歐洲方面,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慘況,目不忍睹。兩國的死亡人數都已超過中國,意大利的CFR已到10%,比當年SARS的9.5%更高,怎說都不可能把COVID-19當作流感吧!當然如能進行大規模隨機測試,會準確一點計算到IFR,理論仍必低於CFR不少。英國已開始推銷大規模自家測試裝備,目的就是準確推算感染率。牛津理論傳染病學家Sunetra Gupta發表研究,估計英國的感染率或已高達50%(不太可能,測試結果仍不到10%呈陽性)。如屬實,其實是天大「喜訊」,即是早前的秘密「疫症派對」政策已成功,很多人已擁有免疫力,可以復工。但這政策極不負責任,甚至不人道,等同蓄意感染了大量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家和長期病患者,並把病毒出口到全球!
有些人盯著意大利數據,當近日見到新增個案見頂稍有回落,就鬆口氣變得樂觀。但我提醒大家兩點,第一,西班牙已成為下一個重災區,法國、英國,甚至瑞士和很多其他國家,即使全都執行了各種嚴格隔離政策,不幸歐洲疫情仍在升溫。第二,差如意大利,確診個案的人口比例,仍只有0.12%,而多次提到過的HIT(Herd Immunity Threshold)群體免疫臨界點,估計高達40%至70%!即使真實感染率比確診高10倍,也無非1.2%,距離HIT仍甚遠。所以即使出現第一個峰頂,怎保證不會出現第二個更高的峰頂?
特朗普缺危機意識
美國的疫情,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熱點。即使特朗普不停自我稱讚,自誇在一月底停止中國航班是超明智之舉,後來把歐洲都停了,對疫情有很大幫助。但這做法真的減少了受感染和死亡人數嗎?事實已證明他講的一切都是信口開河的謊言和空話。即使一月已停止中國航班,但仍沒有為疫情作出任何準備。最差是特朗普根本沒有任何危機意識,到今天仍不停自我解脫說誰也想不到疫情這麼嚴重,能傳到超過150個國家,證明他連最基本的exponential power(指數增長)的數學概念都沒有。本以為他也在玩「疫症派對」的險著,但後來才發現他真的甚麼都不懂!
所以美國既沒有有效隔離和尋找源頭政策,最初更缺乏測試儀器,所以初時極少測試、更沒有增購保護衣物和呼吸器等緊急醫療設備。到了今日,測試增加了,加州、紐約、伊利諾和愈來愈多的州份都已進行封城,全國經濟接近前何未見的停擺,但可惜今次亡羊補牢,似乎晚矣!
美國的確診個案已近7萬,死亡人數已過千,但幸而CFR仍只約1.5%。紐約市的情況最令人擔心,人口和面積跟香港相差無幾,但確診個案已超過3萬,死亡人數近300,比香港當年SARS的死亡人數還要高!看到此情此景,實在非常痛心,我曾在紐約地區居住多年,亦經常去公幹,當地極多朋友,現在非常替他們擔心。
除紐約外,另有12個州的個案已過千,Louisiana更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疫區!每100萬人,美國的感染率已達207人,比中國的56高出近4倍!很多專家的基本預測是美國總案例將達20萬,感染率將接近歐洲。最近且有跡象美國疫情轉差,病人數目或將遠超此數,只希望醫療系統能夠應付。
在這情況下,特朗普心又慌了,擔心經濟,所以反說打算在復活節前宣布美國重新開放和復工,亦即漠視Fauci和其他專家的意見!我上周已說明,到最後,人類必須接受與此病毒並存的現實,但最好如中國般,在大致上控制疫情後才陸續復工。如美國到4月中疫情仍在擴散和升溫,公共安全和政治上,特朗普又怎可執意宣布復工?
如疫情控制不了,無論財政和貨幣援助規模多大,仍救不了經濟。特朗普整天怨天尤人,很不成熟地說一個月前美國經濟前所未有的好,全民就業,經濟第一,遠比中國大,怎可能聽醫生一句話,就無限長期停頓經濟!我明白他的焦急,但可惜情況強於人,不用說想當年,連想當月都是沒用的。
大摩最新的預測,非常恐怖,預測美國第二季度的GDP將下跌30.1%,比1930年代大蕭條更厲害!經濟師當然對下半年較樂觀,希望疫情將隨著夏季來臨而消失,經濟將急速反彈,但全年仍將收縮2.3%。我也希望是這樣,但擔心疫情將拖一段頗長時間。
疫情中沒有贏家,所有人都受影響。大摩亦預測中國第一季度GDP下跌5%,然後第二季度反彈1.5%,全年增長仍有3%,我亦覺得有點太樂觀。
中美GDP或拉近
但重點在那裏?請大家小心,討論多年的修昔底德陷阱可能出現變數。如大摩等專家的預測準確,亦即是說在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和中國的nominal(名義) GDP,將前所未有地接近!以PPP GDP計算,中國早在2013年已超越。以年化計算,再簡單假設中國較高的通脹將抵消美元升值,美國去年名義GDP約21.7萬億,中國約14.3萬億,今年第二季,美國年化名義GDP將跌至約15.2萬億,中國則將升至約14.5萬億,相差不到5%!當然若以全年計,大概率差距仍將有超過四成,除非疫情揮之不去,美國無法全面復工。當然要指出美國人均GDP仍是中國5倍多,核武數量則是中國的20倍,更添風險。
但無論如何,說回到B.C./A.C.的歷史分水嶺,感覺上,這次疫情,中國受傷也很重,但或許亦是另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本來B.C.前,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需時可能十年,但在A.C.後,這個時間會否大幅縮短,或者不到5年,甚至更短?美國經濟近70%為消費,即是服務業,亦即是最受疫症影響的部分。中國經濟也受嚴重打擊,尤其進出口貿易和製造業,初期面對supply shock(供應震盪),到現時逐漸復工,又面對全球的demand shock(需求震盪)。但幸而中國經濟佔比最大的仍是投資,約50%,消費則只佔40%。中國的主要刺激方案仍未出台,保守一點,先看清楚,保留實力是好事,希望續以減稅降費,刺激消費為主導,再加以適量的減息降準,和5G跟醫療為主的基建投資。
這次疫情亦將影響A.C.未來的中美貿易關係。本來今年將進行第二階段貿易談判,重點將針對中國的工業政策和補貼國企問題。但如A.C.後,美國大量企業受政府拯救甚至國有化,有人估計或將高達GDP的25%,那麼美國憑甚麼批評華為?到時波音可能已成為國企(暫時仍抗拒)!
即使特朗普連任,不用選上Sanders,美國經濟制度經已嚴重往左轉,資本主義名存實亡,差不多連MMT都用上了,還不是已變成社會主義!
19世紀末,美國經濟規模開始超越英國,但以英鎊為全球儲備貨幣本位的情形仍未立刻改變。再要等50年,Bretton Woods制度成立後,英國才勉強把英鎊本位的寶座拱手相讓給掛鈎黃金的美元,其間英國著名經濟學家John Maynard Keynes,還跟美國財政官員Harry Dexter White有一番龍爭虎鬥。但請大家更需留意一點,美國超越英國後,美元正式取代英鎊之間的50年,亦正是人類史上最動盪的時期,包括兩次世界大戰!貨幣政策的不平衡和不協調,被認為是誘因之一。
不少人已把今次全球抗疫形容為一場另類世界大戰,亦不為過。只希望所有人看清楚,共同敵人為病毒(和氣候變化),而並不是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族群。但願A.C.的世界,比B.C.更和平!
(中環資產持有波音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談伸鏹 宗環伸談]
談伸鏹:歷史新分界:B.C.(Before Corona)屬美國 A.C.(After)屬誰?
【專訊】著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Thomas Friedman最近寫了一篇文章:《Our New Historical Divide: B.C. and A.C. - the World Before Corona and the World After》。可能有點誇張,但標題非常吸睛。文章內容反而不算突出,只指出因全球一體化和交通發達,所以疫症能在短短數個月內蔓延至全球,感染人數亦以幾何級數上升。然後他的觀察是美國社會文化屬於loose(鬆),東方社會如中國內地、新加坡和香港,因曾經歷無數次災難,所以文化屬於tight(緊),但「緊」文化就反而對處理疫情有幫助。所以他建議「收緊」美國文化,同時政府亦需增加對國人的同情心,以大型財政方案刺激經濟,同舟共濟,共渡時艱。
美國國會即將通過一個2萬億美元緊急經濟援助方案,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加上之前聯儲局的緊急減息和各種unconventional(非常規)流動性提供方案,總額可能高達6萬億美元!
一如所料,貨幣政策已成為一種逐漸失效的「舊藥」,即使息口減至零,重啟無限QE,甚至直接購置投資級別企業債,雖托不起股巿,但對保持債市和銀行系統流動性,當然有頗大作用。財政政策這粒藥較有新鮮感,所以暫時對刺激股巿較有效。方案包羅萬有,包括直接向家庭派錢,但奇怪地,收入愈高,派得愈多!更多錢將放在援助多個行業,包括航空、郵輪、酒店、餐飲等等,細節尚未出來,主要目的是保就業,貸款給企業,條件是不可大幅裁員,不可回購股票,亦限制高管薪酬。當然亦有部分錢將放在擴大各種社會福利,和至為重要的醫療預算,但為數恐怕仍有不足。但無論刺激多大,短期內失業人數仍將急升數百萬。
每個政策都有副作用
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每個政策都有副作用,問題只在權衡輕重,得到的效果,是否值得付出的代價。極端的貨幣政策,長遠下來,會否動搖全球投資者對美元和美債的信心?巨型的財政方案,將把今年原來已高達1萬億美元的財赤,最少再翻倍至2萬億以上!長期下去,情況愈來愈日本化,債台過高,即使不破產,都可導致結構性低利率、低通脹和低增長。
歸根究柢,這是一場全球健康危機,並非金融危機(暫時),所以最重要還是要看每個主要地區的處理疫症方法和成績。最肯定一點,在這次嚴格考試,沒有任何地區拿滿分。中國起步可能有點慢,但COVID-19確比SARS的R0(基本傳染度)高不少,即使更早把武漢封城,能否像對付SARS一樣,完全消滅病毒,不易下結論。不少亞洲其他地區,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至印度,都受到一些讚許,但即使第一波疫情稍為控制得好一點,仍然不可鬆懈,因為有跡象不用等到秋季或明年,英美回來的人已帶來第二波衝擊!多個南半球地區,尤其非洲的疫情已在升溫,值得關注,因為更確保這場pandemic(大流行),將演變為一個endemic——每年捲土重來的風土病。
歐洲方面,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慘況,目不忍睹。兩國的死亡人數都已超過中國,意大利的CFR已到10%,比當年SARS的9.5%更高,怎說都不可能把COVID-19當作流感吧!當然如能進行大規模隨機測試,會準確一點計算到IFR,理論仍必低於CFR不少。英國已開始推銷大規模自家測試裝備,目的就是準確推算感染率。牛津理論傳染病學家Sunetra Gupta發表研究,估計英國的感染率或已高達50%(不太可能,測試結果仍不到10%呈陽性)。如屬實,其實是天大「喜訊」,即是早前的秘密「疫症派對」政策已成功,很多人已擁有免疫力,可以復工。但這政策極不負責任,甚至不人道,等同蓄意感染了大量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家和長期病患者,並把病毒出口到全球!
有些人盯著意大利數據,當近日見到新增個案見頂稍有回落,就鬆口氣變得樂觀。但我提醒大家兩點,第一,西班牙已成為下一個重災區,法國、英國,甚至瑞士和很多其他國家,即使全都執行了各種嚴格隔離政策,不幸歐洲疫情仍在升溫。第二,差如意大利,確診個案的人口比例,仍只有0.12%,而多次提到過的HIT(Herd Immunity Threshold)群體免疫臨界點,估計高達40%至70%!即使真實感染率比確診高10倍,也無非1.2%,距離HIT仍甚遠。所以即使出現第一個峰頂,怎保證不會出現第二個更高的峰頂?
特朗普缺危機意識
美國的疫情,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熱點。即使特朗普不停自我稱讚,自誇在一月底停止中國航班是超明智之舉,後來把歐洲都停了,對疫情有很大幫助。但這做法真的減少了受感染和死亡人數嗎?事實已證明他講的一切都是信口開河的謊言和空話。即使一月已停止中國航班,但仍沒有為疫情作出任何準備。最差是特朗普根本沒有任何危機意識,到今天仍不停自我解脫說誰也想不到疫情這麼嚴重,能傳到超過150個國家,證明他連最基本的exponential power(指數增長)的數學概念都沒有。本以為他也在玩「疫症派對」的險著,但後來才發現他真的甚麼都不懂!
所以美國既沒有有效隔離和尋找源頭政策,最初更缺乏測試儀器,所以初時極少測試、更沒有增購保護衣物和呼吸器等緊急醫療設備。到了今日,測試增加了,加州、紐約、伊利諾和愈來愈多的州份都已進行封城,全國經濟接近前何未見的停擺,但可惜今次亡羊補牢,似乎晚矣!
美國的確診個案已近7萬,死亡人數已過千,但幸而CFR仍只約1.5%。紐約市的情況最令人擔心,人口和面積跟香港相差無幾,但確診個案已超過3萬,死亡人數近300,比香港當年SARS的死亡人數還要高!看到此情此景,實在非常痛心,我曾在紐約地區居住多年,亦經常去公幹,當地極多朋友,現在非常替他們擔心。
除紐約外,另有12個州的個案已過千,Louisiana更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疫區!每100萬人,美國的感染率已達207人,比中國的56高出近4倍!很多專家的基本預測是美國總案例將達20萬,感染率將接近歐洲。最近且有跡象美國疫情轉差,病人數目或將遠超此數,只希望醫療系統能夠應付。
在這情況下,特朗普心又慌了,擔心經濟,所以反說打算在復活節前宣布美國重新開放和復工,亦即漠視Fauci和其他專家的意見!我上周已說明,到最後,人類必須接受與此病毒並存的現實,但最好如中國般,在大致上控制疫情後才陸續復工。如美國到4月中疫情仍在擴散和升溫,公共安全和政治上,特朗普又怎可執意宣布復工?
如疫情控制不了,無論財政和貨幣援助規模多大,仍救不了經濟。特朗普整天怨天尤人,很不成熟地說一個月前美國經濟前所未有的好,全民就業,經濟第一,遠比中國大,怎可能聽醫生一句話,就無限長期停頓經濟!我明白他的焦急,但可惜情況強於人,不用說想當年,連想當月都是沒用的。
大摩最新的預測,非常恐怖,預測美國第二季度的GDP將下跌30.1%,比1930年代大蕭條更厲害!經濟師當然對下半年較樂觀,希望疫情將隨著夏季來臨而消失,經濟將急速反彈,但全年仍將收縮2.3%。我也希望是這樣,但擔心疫情將拖一段頗長時間。
疫情中沒有贏家,所有人都受影響。大摩亦預測中國第一季度GDP下跌5%,然後第二季度反彈1.5%,全年增長仍有3%,我亦覺得有點太樂觀。
中美GDP或拉近
但重點在那裏?請大家小心,討論多年的修昔底德陷阱可能出現變數。如大摩等專家的預測準確,亦即是說在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和中國的nominal(名義) GDP,將前所未有地接近!以PPP GDP計算,中國早在2013年已超越。以年化計算,再簡單假設中國較高的通脹將抵消美元升值,美國去年名義GDP約21.7萬億,中國約14.3萬億,今年第二季,美國年化名義GDP將跌至約15.2萬億,中國則將升至約14.5萬億,相差不到5%!當然若以全年計,大概率差距仍將有超過四成,除非疫情揮之不去,美國無法全面復工。當然要指出美國人均GDP仍是中國5倍多,核武數量則是中國的20倍,更添風險。
但無論如何,說回到B.C./A.C.的歷史分水嶺,感覺上,這次疫情,中國受傷也很重,但或許亦是另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本來B.C.前,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需時可能十年,但在A.C.後,這個時間會否大幅縮短,或者不到5年,甚至更短?美國經濟近70%為消費,即是服務業,亦即是最受疫症影響的部分。中國經濟也受嚴重打擊,尤其進出口貿易和製造業,初期面對supply shock(供應震盪),到現時逐漸復工,又面對全球的demand shock(需求震盪)。但幸而中國經濟佔比最大的仍是投資,約50%,消費則只佔40%。中國的主要刺激方案仍未出台,保守一點,先看清楚,保留實力是好事,希望續以減稅降費,刺激消費為主導,再加以適量的減息降準,和5G跟醫療為主的基建投資。
這次疫情亦將影響A.C.未來的中美貿易關係。本來今年將進行第二階段貿易談判,重點將針對中國的工業政策和補貼國企問題。但如A.C.後,美國大量企業受政府拯救甚至國有化,有人估計或將高達GDP的25%,那麼美國憑甚麼批評華為?到時波音可能已成為國企(暫時仍抗拒)!
即使特朗普連任,不用選上Sanders,美國經濟制度經已嚴重往左轉,資本主義名存實亡,差不多連MMT都用上了,還不是已變成社會主義!
19世紀末,美國經濟規模開始超越英國,但以英鎊為全球儲備貨幣本位的情形仍未立刻改變。再要等50年,Bretton Woods制度成立後,英國才勉強把英鎊本位的寶座拱手相讓給掛鈎黃金的美元,其間英國著名經濟學家John Maynard Keynes,還跟美國財政官員Harry Dexter White有一番龍爭虎鬥。但請大家更需留意一點,美國超越英國後,美元正式取代英鎊之間的50年,亦正是人類史上最動盪的時期,包括兩次世界大戰!貨幣政策的不平衡和不協調,被認為是誘因之一。
不少人已把今次全球抗疫形容為一場另類世界大戰,亦不為過。只希望所有人看清楚,共同敵人為病毒(和氣候變化),而並不是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族群。但願A.C.的世界,比B.C.更和平!
(中環資產持有波音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談伸鏹 宗環伸談]
宗環伸談 - 談伸鏹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