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爆升豈止於炒染藍
全球疫情令到食品外賣業務忽然加添更大亮點。(資料圖片)
Uber提出收購餐飲外賣企業Grubhub,由於Uber旗下亦經營了Uber Eats的相同業務,擺明就是希望透過橫向併購,在餐飲外賣業務中殺出一條血路。
Grubhub早前已表示過對併購持開放態度,以其市值
約40多億美元而已,Uber即使經營仍然處於燒錢狀態,但應付這宗收購綽綽有餘。
全球疫情令到食品外賣業務忽然之間加添更大亮點,外國機構估計過,單在美國市場而言,兩年後餐飲外賣業務有七成都會經Grubhub這類中介人處理,證明市場龐大。
眾所周知,Uber是搞出租車起家,是共享經濟初期的一個主要範疇,現在的行動似乎證明他們明白到,要盡快令整個集團有盈利,靠的主力業務之一卻是餐飲外賣業務,尤其目前心儀的併購對象,已經錄得EBITDA正數,這無疑有助於為集團更快提供盈利能力。
根據外國媒體引述的數字估算,兩者合併的話,在美國餐飲外賣市場佔有率達到48%,但其實僅高於另一對手DoorDash六個百分點而已。從保守的角度看,價格為首的競爭仍然會相當之激烈,但另一角度亦反映到,整個餐飲外賣業務市場既然已經出現整合,新經營加入的誘因減少,而準入門檻亦變相提高了。
Uber的舉動及外國分析界的觀點,明顯是對餐飲外賣業務的肯定,這不在於服務,而是其盈利模式相對可取而又易明。將情況套入內地這個媲美美國更大的14億人口市場,美團點評(3690)股價之所以不斷破位,又豈止是憧憬染藍成為恒指成分股這麼簡單呢?
送遞外賣的中介機構,的確為食肆提供了額外的外賣生意,即使中間存在「食價」,在近期疫情環境下很多都心甘情願。回傭的高低與送遞員的薪酬主導了這類生意盈利關鍵之一,但更不能忽略的是平台提供的點評,亦即所謂食家意見,其實是最具影響及往後更有潛力吸金機會。
自從新經濟名詞的出現,令很多舊經濟借網絡或虛擬世界重新復活,當中有成功但更多卻是失敗。同樣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與人由接觸變為距離,又造就一批商機或概念,卻很多似乎仍然是流於紙上的空談或浪漫。概念及說故事能力,個個都有,但實際商業及盈利模式,未必是個個都經得起這一關。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