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談財經 - 胡孟青 2020年11月19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20年11月19日


先保後壓政策循環


內地很多企業於年底需求人民幣資金作還債。(資料圖片)

內地在岸債券市場近日表現異常,多隻企業債的債價不斷下跌,大鬧違約之餘,加上資金緊張關係,連國債表現也受影響。

每逢年底,內地違約情況真是特別多嗎?無疑,很多企業於年底都需要「籌旗」,應付一系列開支及債務到期要償還

。至於今年,問題較大,可能在於經營環境問題,以及太多持份者需要資金。在11、12月最少有1.2萬億元人民幣中期借貸便利到期,而同一時間,地方專項債及國債新發行亦特別多。正因如此,如果中國人民銀行不加大資金投放,市場上需要資金的一群,總會有贏家,亦有輸家。

近期,內地多宗企業債券出現違約,或涉及財困。路透中文版一篇分析寫得好,首先有企業發行新債之後不足1個月就違約,擺明有問題。再者,早前的華晨財困問題,在曝光前被指涉及提早轉移核心資產,以避免凍結,原本形象不太好的企業債券市場,要大大扣分。

同一時間,近年幾宗可能或已經違約的企業,都是一直被視為有背景,有實力,方正及紫光的北大及清華背景身份更是最為明顯。

內地近年政策明顯是,沒有實力的民企,違約已不再是問題,當局亦好可能不會介入協助。但對於有央企背景的,市場原本總會相信,最終有獲得拯救的假設,但近期情況顯示,亦可能有所改變。高盛計算過,今年違約涉及的總金額明顯增加,更甚的是,央企佔比多了。而以該行9月份的數字為例,在5宗新違約中,3宗涉及央企,而今年以來最少已有6宗,數字明顯增加。

在內地要融資,發債一向被視為較方便及快捷。加速內地企業發債,除了是因為他們財困之外,更重要的是,信貸評級機構一向手鬆,要獲取有3個A或投資級別評級,是相對容易的事情。

內地要搞好信貸市場的道德風險及有更大發展,除讓應違約的企業違約外,評級機構的評分標準及尺度亦需要修改,但奈何似乎一直未有明顯觸碰及改善。

須知,內地目前經濟已經改善,暫時看不到太大問題存在。正因如此,當局似乎會更集中去槓桿及處理潛在的金融風險。內地當局這個先保後壓的政策循環,以往時有出現及重複。所以,早前炒內地減息,明顯是一廂情願。

逢周二、四刊出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