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佬訊專欄 - 佬訊 2021年1月5日

佬訊專欄 - 佬訊 2021年1月4日


佬訊專欄|創作人如何養活自己?(佬訊)


林夕徒

弟、剛在叱吒拿完填詞人大獎的林若寧,曾經在一個訪問講過,填一首歌詞的收入,唔及得化妝師化一個妝。

叱吒頒獎禮除了薑B以外,最重要的意義,是讓我們開始討論應該要如何支持本地的樂壇,乃至本地的創作。

得罪講句,在香港靠創作搵食,真的賤過狗。林夕徒弟、剛在叱吒拿完填詞人大獎的林若寧,曾經在一個訪問講過,填一首歌詞的收入,唔及得化妝師化一個妝。

當萬人傳唱的歌詞都不值錢的時候,其他文字就更不用說。問一下身邊出過書的朋友,大概全部人都會告訴你,版稅從來就不是關注的重點,因為實在少得可憐。很多在香港從事創作的人,唯一的回報,就是旁人一兩句廉價的讚賞,以及在聊天時可以拿出書來作談資。除此以外,創作人大概都是手空空,無一物。

最近看了外國的新聞,美國有位學士未畢業的學生Nathan Tankus,靠著自己在網上發表對聯儲局和美國金融政策的觀點,僅僅靠450個讀者課金,每年可以有30幾萬港元的收入。而他的讀者,來自聯儲局、美國證監、美國財政部等等財金決策機構。

當然你可以argue這位Nathan寫的屬於專業領域,自然能賺錢。但佬編想大家看到的是,美國一班財金官員,會願意向一個大學未畢業的肥毒課重金,而不是說出「他們只是blogger,而沒有達到correspondent的境界」這種幹話。

香港的創作景況,並不是一直都是這麼不堪的。還記得報業繁盛的70、80年代,寫三及第文體的專欄作家高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稿費養活全家,甚至買車買樓的。現在香港能靠創作內容買車買樓的人,大概只剩下在Patreon賣相的ig女神和賣贖罪卷的政治KOL。佬編沒有貶低他們的意思,只不過是為現在讀者口味的單調而感到傷心。

要養活創作人的關鍵,不在於創作人本身,而在於他們的受眾。有幾多人在like完薑B或者Mirror獲獎的新聞後,還願意畀錢去看他們表演?在大家輕鬆每月續訂netflix的時候,又有多少人願意花時間去睇場陀地band show、本地電影,或者買本本地創作的新書?

不要在鎂光燈聚焦的時候,才來說要支持本地創作。不然本地創作人,遲早會變成那些結業老店。真正有人幫襯之時,就是他們結業之時。

佬訊
https://www.facebook.com/loshunhk/

-----------------------------
掌握理財智慧 感受生活品味
investMAN全新網頁 優雅登場
-----------------------------
部署退休 輕鬆達至財務自由
點擊即睇《退休理財天書》
-----------------------------
【全球樓行】 Dream House零距離
屬於香港人的移民攻略
-----------------------------
支持蘋果深度報道,深入社區,踢爆權貴,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

佬訊專欄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