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流動性變化四大觀察
參考美國聯儲局政策前景展望, 筆者認為有四大觀察需要徹底考慮。
觀察一、4月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要顯示4月的美國經濟預測略強於3月的預測,並且大部分與會者認為「前景的風險已不再像前幾個月那樣高」,因此在會議聲明中刪掉了「經濟前景仍面
臨相當大的風險」。同時也指出「變異病毒的傳播對經濟帶來風險,因此前景預測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此外,委員們繼續認為「政策目標取得進一步實質性進展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這一表述與前幾次會議一致。
觀察二、聯儲局仍認為通脹上升是暫時的,但可能比之前預期的更持久。由於低基數、能源價格上升、進口價格上升以及供應鏈瓶頸,部分參會者指出供應鏈瓶頸和投入短缺可能無法迅速解決,同時勞動力需求旺盛已經開始對工資造成上升壓力。因此,若暫時性因素持續時間超預期,通脹前景的上升風險可能會出現。
觀察三、會議首次提到「討論調整購債規模」,一些委員認為若經濟繼續朝著目標快速邁進,在接下來某次會議上開始討論調整購債規模是合適的,不過,開始討論也不意味著做出決定,根據2013年經驗,從聯儲局內部開始討論縮減到最終決策,往往還要經歷數個月的時間。此外,委員們再次強調在改變政策之前,應早日傳達這一評估結果,表明聯儲局十分擔心縮減恐慌再度出現。
(iStock)
觀察四、參考美國當地一級交易商和市場參與者的中位數預期均認為,聯儲局將於2022Q1開始縮減,至2022年底完全退出QE,與3月的調查結果一致。至於加息預期,參考一級交易商中位數預期首次加息時點在2023年第三季度,市場參與者中位數預期首次加息時點在2023年第四季度,均與3月的調查結果一致;但市場參與者預期 2023年第三季度首次加息的機會比3月有所上升。
按此邏輯思路,估計美國在今年內開始縮減量寬的機會較低,而當地首次加息最快的時點應在明年年底,讀者不妨參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中環人 - 溫天納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