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股魔鏡——大基建法案中的小細節
在暑假到來前的六月,美國國會十分忙錄,在批准兩黨妥協的刺激法案,參議院跨黨派會議亦批准2500億美元的科技及製造業法案,增加對晶片製造商及機械人製造商補貼。上周參議院亦通過長達八年多、金額達1.2萬億美元的巨額基建法案,提振股市的正面情緒。
與其
他國家為提高科技能力而投入的資金相比,美國通過在晶片生產上的520億美元投資,實在是微不足道。該科技資金主要用於在美國建立策略半導體生產,而將5G、AI及機器人技術開發的工作,仍由私營企業主導。
在基建法案方面,與拜登政府早前提出的2.3萬億美元的提案相比,現在通過的法案是大幅縮減的版本。其中還擬投入1090億美元,於道路、橋樑修建計劃。其他項目與金額還包括電力基礎建設的730億美元、客貨運鐵路660億美元、大眾運輸490億美元、機場250億美元等,用於對陳舊的設備與資產進行升級,而非用於建設新機場或高鐵。
另外有650億美元開支用於擴展高速寬頻,旨在為低收入及農村地區,提供廉價的寬頻連線。可是AT&T、Verizon及其他代表私人企業的寬頻服務商,正就紐約州的新寬頻法提出訴訟,該法要求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折扣寬頻價格,而這將減損連線費用。
在支持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方面,該計劃僅分配150億美元用於電動車的基礎設施、電動巴士及公共交通。在電動車政策及清潔能源上可能只佔不到1000億美元。
政府的支出可能也不足以應對建設智慧城市、升級傳統IT系統,以及支付聯邦政府網絡間安全服務,以確保關鍵服務在不斷演進的數碼世界中得到保護。
像這種積極刺激經濟的法案,總是為市場帶來樂觀情緒。然而魔鬼藏在細節中,誰將為這些項目埋單?它們能否為相關企業真正推動更多的收入及利潤?這些還需要進一步小心檢視。
博譽顧問集團資深顧問
周亨
財股魔鏡 - 周亨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d.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