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越南取代了內地買美元的位置
印度和越南取代了內地買美元的位置
內地的龐大內需市場,製造出全球最大的內循環。(資料圖片)
本周三我在本欄寫了人民幣雖然在升值,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關係,內地對美國的出口也大幅增加了,可是並沒有多出了美元儲備。
然而,美元相對人民幣雖然是貶值了,但是相對於
世界上的大部分貨幣,卻依然有所升值。當內地沒有多買入美元儲備時,這缺口當然要有人填補,那麼,究竟是由誰來填補這缺口呢?
答案是:印度和越南。
這答案是很明顯的,皆因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年來,美國是試圖把生產線搬到印度和越南,因此,這兩國也步入了當年內地的腳步,賣出了商品給美國,收回美元,故其美元儲備便增加了,而且年增幅是雙位數字,或是接近雙位數字,抵銷了內地少買了的美元。
乍從數字來看,越南人口1億人,印度人口14億人,理論上,剛好可以填補到中國的製造份額。
可是,內地卻佔了以下的優勢:
第一,先佔優勢,比起印度及越南兩國,先發了二、三十年,已有了完整的生產鏈,兩國要想取代內地,除非買家可以忍受很多年的買貴貨、買劣貨和不方便,否則不可能取代這先佔優勢。
第二,越南的體系太小,印度的基建太差,這都是無法彌補的結構性缺陷。
第三,內地的龐大內需市場,製造出全球最大的內循環,規模經濟令到它有了無可比擬的低成本優勢。
第四,印度文盲太多,女人生產力沒有釋放出來,因而也無法提供足夠的優質勞動力。不過,這也有好處,就是人口仍然可以保持大幅增長,不似內地面臨人口萎縮。
換言之,印度+越南並不可能取代內地購買美元的地位。再說,在這2年間,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破壞美國、印度、越南的生產鏈,內地成為了全世界供貨最穩定的消費品生產商,而在可見的將來,疫情恐怕不會消失,也即是說,生產鏈不會恢復,大家仍得依靠「中國製造」。
以上的儲備和匯率因素,好比戰爭中的軍備,是貨幣戰爭的基礎因素。不過,要說內地有本事和美國打貨幣戰爭,未免是幻想力太高,現時人民幣在國際貨幣結算才剛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四,只佔2.7%,和排第三的英鎊5.89%,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