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康 - 去完「賽馬會」再去「馬會」 | 神耆商機
筆者早前出席晚宴,席上一位精打細算的長者和大家道別:「聽朝先去『賽馬會』(診所),可能晏少少才去『馬會』(會所)見你哋!」其他朋友打趣道:「你賺曬啦!上晝睇政府醫生,下晝去馬會歎茶、焗桑拿。」那位長者教路:「『賽馬會』第一次
預約要打無數次電話先約到,但約覆診就簡單得多,最主要係我得閒,預約咗等下也無妨。私家醫生睇一次動輒千幾蚊,就算約咗咪一樣要等!」
姑勿論這是否濫用公共資源,相信很多人都同意,香港醫療成本相當高,就連有錢人都「肉赤」。即使在政府醫院就診,「通波仔」、癌症用的標靶藥物等部分治療都未必有全額資助。個人醫療保險雖然相關涵蓋廣闊,但亦非萬能;即使在保障範圍內,索償額也有上限。過往有研究指出,4成美國人在確診癌症後,兩年內便會耗盡積蓄,而存活者破產可能性是平常人的3倍。
香港人出名長壽,但長期病患情況同樣驚人。全港需要長期照顧的長者多達約33萬人,佔同齡人口約17%。醫療使費對大多數退休長者來說是一筆沉重負擔。有錢人分享:「遇上危疾,隨時花光半生積蓄,請個私家看護一日都要咗你3000蚊。我有個朋友間大屋,醫療設備配置到成間醫院一樣,日日有醫生上來,你話幾『和味』。」
已故著名現代文學家巴金曾說:「長壽對我並非一件好事,而是一種懲罰。」有位長輩認同稱:「我少時不養生,𠵱家咪要養醫生,做電療、化療都好辛苦。其實每個人都係行嗰條路,無謂嘥錢插針又插喉,苟延殘存。我𠵱家走已經是『笑喪』了,『安樂死』反而可以留返多啲錢俾仔女。因此在睡夢中安詳離世、無痛離開,真是一種福氣。」
健康教育基金會主席
關志康
神耆商機 - 關志康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