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談財經 - 胡孟青 2025年2月11日

談財經 - 胡孟青 2025年2月11日


一筆詭異的商業訴訟
一筆詭異的商業訴訟
一切要由農曆年前一間本地上市公司向高等法院提出的訴訟講起,原告是曾吸引城中高官名人入局引起無限憧憬而激起一輪又一輪炒作的洲際航天科技(1725)。更詭異者,被告是香港科技園公司,原告索償達76億元經濟損失,數額之大堪稱天文數字。坊間行家皆議論紛紛,

這家股價曾於2021年初疫情期間喪炒過上50元、收入卻連年萎縮且連續4年陷億計虧損、截至去年6月底手頭現金只剩3,138萬元、逾兩億上市公司,到底發生了甚麼事?竟要與官方機構對簿公堂。



然而,要數兩者之間瓜葛,須關注洲際航天科技租用科技園轄下創新園辦公室,去年12月初被香港科技園入稟追討逾4,000萬元欠租,惟近日卻反過來告科技園兼索償天文數字,公司一年頂多幾億生意,卻反咬幾十億,究竟誰出了問題?筆者只知欠租欠管理費被入稟追討天經地義,科技園批出每一筆資助前必先審查,拒絕批予未符合資助企業屬正常操作,科技園資金源自政府,必須向納稅人負責,馬虎不得,假如因拒絕批資助反過來淪為被告,實在說不過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每當與A股投資者談及被割韭菜、剪羊毛的血淚史,即有如黃腫腳、不消提也。上市公司信誓旦旦,故事說得動聽,對未來願景充滿信心,股民自會欣然受落,對於中資股,廣大股民包容力特強,尤其當上市公司成功邀得一籃子高人入局再配合高端科技概念,即猶如鍍金,假如涉及高官名人,儘管業務了無寸進,基於識人好過識字,猶如信心保證。老實說,對於人造衛星與航天科技,小妹與眾多股民一樣都只敢講「識條鐵」。

前年公司間中會發公告聲稱獲委託發射衛星或已發射了多粒衛星,期間多次提及要遠赴中東雙重上市,亦曾公布第三方注資。然而股價連番異動後,卻只見身鬱未見米熟。更令人費解的是主席文壹川2022年薪酬爆升近81%,2023年又添約 23%,惟該兩年公司分別虧損1.5億元及2.1億元,似有視股東利益如草芥之嫌。去年6月公司與執董及董事會副主席古嘉利爭拗,可見企業管治混亂。

洲際航天科技2021年6月前名為恆達科技控股(1725),易名後半年內極速拉攏知名政商界人士出任非執行董事,包括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前律政司長袁國強、前財庫局長陳家強及滙豐銀行前主席艾爾敦等,惟他們先後請辭。股民當正高人「盲公竹」,自然會更義無反顧「二仔底死跟」,即使連年虧蝕亦予以原諒,對前景憧憬變成最佳麻醉劑。小妹好想知,上述名人在接受委任前究竟有否對上市公司進行過盡職審查?



已服務該公司超過7個財政年度的核數師羅兵咸永道突然於去年6月25日股東年會結束後退任即相當於呈辭。公司今年3月27日刊發的業績公告包含了羅兵咸的「非標準報告」,大意是該企去年底的流動負債超過流動資產近3.4億元人民幣,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7,000萬元人民幣;又於各種合約及其他安排項下有重大資本開支承諾,且本港總辦事處和航天業務的場所於去年3月已欠租超過1,300萬元人民幣,「該等情況」可能會對集團持續經營的能力構成重大疑慮。



唯今之計,已於高位中伏的小股民,只能一殼眼淚,靜觀其變,拭目以待。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