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Money - 林逸晨 2025年2月17日
先行半數止賺 保持動態管理
先行半數止賺 保持動態管理

港股已升近蟹貨區。(資料圖片)
港股強勁走勢相信大家也知道,筆者也相信聰明的讀者已按本欄建議把資金從美股調配至港股。在半年前港股不被看好的時候,美股再創新高時,筆者被不少人在本欄的社交媒體惡意攻擊,但時間永遠是最好的證明。
走筆至此,過去的預測一一實現,現時不應沉醉過去,下一步如何部署才是實務。直白一點,恒生指數22,700點至23,200點是重要阻力位,不少投資者去年10月初時是在這水平入貨和加注,人同此心,要消化該批「蟹貨資金」才是突破關鍵。中央政府要扶持股市帶來正財富效應的決心不應懷疑,筆者對中港經濟和股票在特朗普忽然友好下,愈來愈正面,中期來說逢低買進的策略保持不變。但在22,700至23,200點的重要阻力位面前,我寧願先「食胡」,把一半利潤收歸庫房,待回調才重新加注。畢竟近月升幅頗大,在習主席會見民企大佬的好消息下,buy on rumour sell on fact,市場說不定會先行止賺,再靜觀其變。
美股方面,市場仍在消化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對等關稅措施,美股上周五早段於高位整固,向上無望,唯一擔心是若美國重提加息,會否讓位高勢危的美股大幅調整,同時影響其他市場。畢竟這一陣子的東升西降,全因DeepSeek橫空出世,中美科技原來沒有想像中的差距,中美科技股股值重估將是今年的主旋律,惟一問題是美國通脹問題會否令加息機會重臨,並令全球科技股攬炒?將是一個非常重要問題。有留意本欄的讀者一定知道,本人認為通脹重臨機會非常高,加息風險是今年底和明年最大風險。從上周發布的美國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高,可看出危機四伏。
當然特朗普施政也是一大變數,若特朗普能令俄烏戰爭結束,除功德無量,亦令全球供應鍵成本大降,油價下跌通脹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近日,澤連斯基不停表態願意與俄羅斯互換國土來結束戰爭,態度比數月前軟化,相信特朗普和馬斯克有在背後發功。總括來說,前路變數不少,何不現在高位止賺再靜觀其變?反正高息環境下資金總有增值機會,動態管理才是新常態。
MacroMoney - 林逸晨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