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平民財技 - 汪敦敬 2025年8月14日

平民財技 - 汪敦敬 2025年8月14日


香港金融穩定背後的深厚底氣
香港金融穩定背後的深厚底氣


李特首指,香港外國、外地公司來成立註冊公司,上升創新高,即政策大方向是對的。(資料圖片)

早前特首李家超在元朗出席《施政報告》第二場地區諮詢會,有出席者提到:「近六、七年也有很多大跨國企業,將地區總部搬走,搬走時其實同時帶走很多

高、中端的人才。」

李特首回應:「事實數據告訴我們,香港外國、外地公司來成立註冊公司,上升創新高。即政策大方向是對,但細節上能否更好?」

無錯,香港的確面對東升西降下引起的時移世易衝擊!但考驗中我們並非在劣境,特首用數據回應,正反映到最現實的情況,同樣用數據去看,香港的資金其實每年不斷累積增加!



最新一期數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的貨幣供應量M3錄得19.8683萬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的17.9474萬億元,按年增長10.7%。對比上一個月的19.7189萬億元,按月增長0.76%。

香港長期保持逾18至19萬億元充裕的資金,帶來相對較低息的紅利之餘,我們短期不須要擔心負利率的來臨,是最理想的投資處境!

19萬億元M3是一個什麼概念?
1997年香港的M3只有2.87萬億元,去到2007年的時候是6.13萬億元,去到2019是14.8萬億元,一年前是18.5萬億元,反映香港資金從無間斷地上升!

這是強勁的底氣!
何況,除了M3(流通現金加商業銀行存款)外,我們亦加以分析銀行結餘(銀行放在金管局的戶口結餘)和未償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銀行被金管局吸納的資金)。目前三者相加逾21萬億元,長期趨勢上亦是持續增加的。

有一點是要特別留意的,定期存款按月減少2.2%或2284億元(過去2個月累計共流出3,780億元),活期存款按月增長3.48%,儲蓄存款按月增長5.46%,反映資金初步已一如筆者之前所料,從定期存款湧出,滾存的資金量已不容小覷。

近日,金管局不斷入市承接港元沽盤,有分析預料隨銀行體系結餘減少,港幣拆息將回升,筆者認為有關情況是正常的,不是因為港元有「流出壓力」,相反是源於5月大量外資湧入香港的後續發展,很多評論員亦都忽略了有關香港銀行結餘的實力,其實應該連同未償還外匯基金票據約1.4萬億元去看,兩者正是融合一體的聯繫匯率機制,銀行體系資金量足夠應付套息活動,H按息隨著資金流動有所上落是平常事,筆者認為香港不會出現不穩定的息口與金融環境。



在此引用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2023年5月3日在匯思的撰文,筆者認為可以了解到香港資金穩定的本質:「資金流出港元體系並不一定代表撤離香港,同時銀行持有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超過1.1萬億元,基本上都能穩妥管理其流動性,確保資金有序、高效地流轉。」及「資金流出港元體系兌換成其他幣種(如美元),仍可能留在香港金融體系。其中一個比較代表性的數據是香港銀行體系的整體存款水平。」筆者認為市場有很多信息!市民要整體了解,不要道聽塗說!



平民財技 - 汪敦敬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