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有生育政策 城市只需人口政策
國家要有生育政策 城市只需人口政策

國家要有生育政策 城市只需人口政策
香港的生育率低。2023年,婦女平均只生0.75胎。這樣發展下去,香港的人口結構會迅速老化,經濟發展亦會失去動力,真是前景堪虞。議員們對此非常擔心,不斷促
使政府完善鼓勵生育的政策。
其實,生育率低的情況,並非香港獨有,其他先進經濟體都十分普遍。日本今年的人口統計,就比去年減少了90.8萬人。而南韓的形勢就更加惡劣,2023年南韓婦女平均只生0.72胎,老化的速度將比日本還要厲害。所以我弄不明白,為何香港仍有人認為,香港在生育政策上可向南韓取經。
綜觀世上的所謂鼓勵生育政策,不外是現金獎勵、生育津貼、稅務寬免,以及產假優惠等。結果是鼓勵政策愈推愈多,生育率卻一樣無法改善,可講徒勞無功。所以,我並不贊成香港再花太多資源於這類效果欠佳的政策上。
香港作為一個城市,其實只需要有人口政策,無需生育政策。生育政策可由國家來釐定,香港只須按照國家的政策精神配合便是。香港需要關注的是,自己的人口政策能否吸引更多人才來港生活,那就毋須靠本地人自己生孩子。
現實是香港本身的定位是想成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那就必須有能力匯聚全球最頂尖的人才來港工作,以為香港增添競爭能力,否則香港怎能與紐約與倫敦這類大都會媲美?

去過紐約與倫敦的人都不難發現,這兩個城市都非常國際化。在那裏工作的人,除了來自歐美地區之外,還有來自中國的、日本的、印度的,以至非洲國家的。如果紐約與倫敦轉行白人至上政策,他們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勢必下降。
近年,美國不但歧視有色人種,連性小眾亦加以排斥,反而香港在這些方面就顯得更為開放與寬容。這應有助香港提升自己在國際上的吸引力。
不過,近日香港社會上亦不乏本土優先的言論,擔心內地人來港買樓或來港升學都可能會搶走了港人的機會。這種保守主義的想法,會妨礙香港成為有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現時,新移民要在香港居住七年,才可以獲發永久居民的資格。以前香港出生率高,這類門檻訂得高些沒有問題;現在本土人口增長得慢了,可考慮把這類門檻適當地調低一些,譬如把居港年期由七年調低至五年,那香港的固定人口就會增加得快一些,人口的平均年齡亦可以下降一些。屆時,社會一定會顯得更有動力。現時,有意來港生活的人不少,香港應好好加以利用。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