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天下 - 雷鼎鳴 2025年9月12日
9月3日大閱兵全球好評如潮,但總有三類人很不高興,他們是香港的小黃人、台灣的台獨分子及美國的反華政客。前兩類人沒有重要影響力,可以不理;但美國把中國看成是主要競爭者,這些政客怎麼想,我們倒要知己知彼。

中國閱兵所顯示出的武器先進及士兵紀律性,美國政客們一早便知道。 (美聯社)
美國政客質素低劣,連中國人不可能有創新能力此種不斷被事實打臉的說話也講得出,他們見到中國軍容鼎盛,心理自會失去平衡,我們倒沒有義務要教育他們。不過,美國社會人才濟濟,總會有不少精英分子會更明白當前世界形勢,他們的觀點終會把美國的思想界帶回較現實的路徑,他們的判斷是我們要重視的。中國的實力,他們並不無知,閱兵所顯示出的武器之先進及士兵的紀律性,他們一早便知道。這裏選出兩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皆是閱兵前所寫,很能反映美國精英對中國的態度已起重要變化,更重要的是,他們雖然知道美國處於劣勢,但尚未放棄掙紮,他們建議的對付中國的策略才最值得我們注意。
規模效應,中國總體實力超美
第一篇是美國前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及拜登年代也曾在國務院任高職的印度裔中國通杜如松(Rush Doshi)今年在《外交事務》5、6月號所發表的文章《低估了中國》(Underestimating China)。他們認為美國朝野嚴重地低估了中國的實力,並對此感到十分焦慮。他們列舉出大量證據,證明中國的總體實力在多種維度上可能已超越了美國。本欄的讀者對他們提出的論證不會感到陌生,因為我過去也常對這些論據有所討論。例如,他們指出,中國的GDP若用購買力平價計算,早已是世界第一,製造業產值尚高於排名第2至第10的總和,世界一半的化學品由中國生產,一半的船中國造,三分二的電動車,80%的消費者無人飛機,90%的太陽能光伏板及90%的經提煉的稀土皆產自中國。在戰爭期間,製造業而不是服務業才是更重要。
坎貝爾與杜如松都感到形勢不妙,他們認為造成此結果的原因在於規模效應的威力。中國經濟體是巨大,人口眾多,生產時成本會有優勢,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因工業規模遠大於德國及英國,所以能迅速地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軍工廠,連蘇聯也從她處買了不少武器。美國能贏得二戰,便是靠其規模效應。但今天時移世易,美國的製造業產值連中國的一半也不到,怎能不叫他們害怕。
他們建議的「解決」方法便是加強與歐盟、英國、日本、南韓、澳洲、加拿大、印度、墨西哥、新西蘭的結盟,若成功,其同盟的GDP用購買力平價計,會兩倍於中國。
若一對一與華對決,美勝算低
這個設想很美好,但美國早已得罪很多這些國家,而且中國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她們如何會願意走上美國的戰車?美國也非完全無計可施,若她能對她的盟國派發利益,而不是制裁或不制裁,或許有點用處,但美國財困,只想別人養活她,不是她養活別人,此事終難成功。
上述反映的是,美國的精英已明白,一對一美國與中國對決,美國勝不了,所以要找人幫助,此種心態與其過去的以為自己天下無敵已起變化。
第二篇文章要針對的,便是一旦軍事上美國與中國在台海上開戰,美國究竟有沒有能力保得住台獨分子,而不是有無意志去保住台獨。
這篇文章由兩位軍事專家安德森(Nicholas Anderson)及普雷斯(Daryl Press)所寫,在頂尖刊物《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今年8月1日發表。他們就問,美國打不打得過中國?用甚麼戰術才能使美國的成本效益會好一點。
他們知道中國的導彈比美國先進,數量也多很多,雖在台海戰爭中制空權非常重要,但他們完全不提美國可利用自己的航母,原因很簡單,他們知道中國擊沉航母是手到擒來之事,所以一打仗,航母都要遠離現場。沒有航母靠甚麼奪取制空權?是靠美國在附近的陸地上大大小小24個空軍基地。
專家:台海倘開戰,美勿硬碰
這兩位軍事專家其實一點也不樂觀,他們反對美國空軍與中國硬碰,並估計若如此,美國的戰機可能會損失殆半,太過慘重,所以他們建議的,其實是一種面對強大敵人的遊擊戰。

軍事專家認為,台海開戰美國空軍難與中國硬碰(Pu Haiyang/Xinhua via AP)
首先,不要與中國爭鋒,讓她派兵到台灣去,但因兩岸會有頻繁的戰艦及運輸活動,可在這些活動出現時才派戰機去轟炸騷擾,使中國的成本增加,主動權又在美國手上。中國不會反擊,炸掉美國的軍事基地嗎?他們認為會,但最符合成本之道是在這些機場建設300個「硬化飛機掩體」(Hardened Aircraft Shelters)以保護飛機。這些掩體每個成本幾百萬美元,他們認為劃算。南韓有770個這些掩體,但沒有這麼多飛機,所以他們也希望美國能逼南韓讓出一部分來。這些方案,我不相信能頂得住中國的轟炸,但卻可反映出,美國的戰略家在面對中國時,已在重視防守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識庫】「硬化飛機掩體」是甚麼?
-「硬化飛機掩體」(Hardened Aircraft Shelters,HAS)是專為保護軍用飛機免受敵方攻擊而設計的加固機庫。
-它們通常由厚重的鋼筋混凝土建造,具備抵禦炸彈、飛彈甚至核爆衝擊的能力,是現代空軍基地的重要防禦設施。
-掩體防爆結構需可承受500磅炸彈的直接命中,或更大型炸彈的近距離爆炸,並提供飛機停放、維修與武器儲存的安全空間,減少被偵測與摧毀的風險。
-隨著導引炸彈與穿透性武器的普及,傳統掩體的防禦力面臨挑戰。
-新一代掩體可能結合雷達、反飛彈系統與自動化維修設施,提升整體作戰效率。
(本文原載於9月12日《香港經濟日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雷鳴天下 - 雷鼎鳴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