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新展望 改劃工商樓宇用途
施政報告新展望 改劃工商樓宇用途
香港經濟正經歷結構轉型,歌都有得你唱,轉變從來不易。下周將發表施政報告,在政府積極有為的主旋律下,加上大環境不景,香港市民以至企業自然對施政報告期待滿滿,看看是否有利民舒困促進發展的政策。作為國際金融中心,
金融和地產密不可分,香港優勢固然有助啟動新經濟引擎,但土地成本高企卻不利創新轉型,不少新科技須時間予大眾認同,高土地成本只會讓他們夭折。故房地產價格和發展新型產業成「魚與熊掌」,然而房地產價格卻與投資和消費信心掛鈎,畢竟最有消費力和資本的一群正擁有不少物業,房地產持續下滑對港經濟發展有莫大負面,公共政策制定者實在不能迴避。
看香港社會經濟生態,樓價早已跟民生與工商百家百業緊扣。現時要一併救樓市,恐怕好了傷疤忘了痛,不少無樓人士叫苦連天,再次種下社會不穩的種子。故此,某政黨建議的購房通,本人認為並不可取,所以我們應把重點放在工商鋪和商業樓宇。其中,改變工商廈用途以符合香港經濟發展,有望突破「魚與熊掌」困境,同時避免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
同時,發展教育產業是社會共識,以大學教室及學生宿舍為例,最理想是校園拓展空間無限,配套完善,教職員與學生能以校園為家。但現實是規劃永遠跟不上變動,近期已有不少院校利用現成建築以應付需要的例子,發展局與教育局亦聯手制定新指引促成其事。若改造香港工商業大廈,促使傳統工商大廈轉變更新,可配合教育產業和創科產業發展,同時不會讓住宅市場過熱。故我認為政府有必要重新及全面檢視現行政策,促進及引導傳統工商物業對接新經濟結構的使用需要。事實上,私人住宅亦必然隨社會經濟環境轉變作調整,當香港進一步融入區域經濟體系,人員、貨物及資金跨界流動頻繁,聯通國際的功能又得以強化,而科創及金融和高才需求必然帶動大量短、中期短暫住房需求。

由於本港寫字樓供應高峰期在2027年,舖市則因為環球消費者消費習慣出現不可逆轉的轉變,除非來年人民幣願意加速升值,否則港商業物業市場在經歷今年大幅調整後,要在明年中後期才有望企穩。故此,本人提倡政府有限度容許某特定條件工商樓宇改變用途,配合新型產業發展。
MacroMoney - 林逸晨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