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聲興:虛擬資產風險大不同

在虛擬資產領域中,市場參與者常將不同類型的數字資產混為一談,尤其容易混淆「穩定幣」與其他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的本質與功能。
穩定幣是一種以價值穩定為核心設計的數字資產,其運作建基於區塊鏈技術,主要功能為支付工具,而非投資或投機產品。此類數字資產通常由私人機構
發行,透過錨定特定資產(例如港元)來維持價格穩定,確保每一枚穩定幣皆與錨定貨幣保持一比一的價值支持。發行機構須持有足額且具高流動性的儲備資產,以確保穩定幣的兌付能力。目前市場主流為「法幣穩定幣」,即以法定貨幣作為儲備支撐。正因其價值穩定,穩定幣在虛擬資產生態中擔當類似現金的角色,適用於交易結算與價值儲存。此外,穩定幣具備全天候運作、交易速度快、成本低廉等特點,有望提升傳統金融體系(例如跨境匯款與貿易支付)的效率。
另一方面,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和以太幣)在本質上與穩定幣截然不同。它們屬於高度波動的數字資產,通常沒有內在價值或官方背書,價格取決於市場供求與投資者信心,投機性質濃厚。儘管名稱中包含「貨幣」二字,加密貨幣在香港並非法定貨幣,亦普遍不被接受為支付工具。為加強投資者保障,香港證監會自2023年6月1日起實施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強制發牌制度,所有面向香港投資者的中央交易平台必須領取牌照。此外,數字資產交易與託管服務提供者的規管框架亦已完成公眾諮詢,預計政府將於短期內提出立法建議。
投資者必須注意,加密貨幣市場存在多重風險,包括價格極度波動、流通性不足、市場操控、黑客攻擊、詐騙活動及跨境監管差異等。部分交易平台可能位於監管寬鬆或缺乏投資者保障的地區,進一步增加投資風險。因此,投資者在參與相關交易前,應充分瞭解產品結構與運作機制,並謹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如未能完全理解相關風險或接受潛在虧損,則應避免投資這類資產。
總而言之,穩定幣與加密貨幣在功能、風險屬性與監管待遇方面存在根本區別。前者是以支付為導向、具儲備支持的穩健工具,後者則屬高風險的投機性資產。投資者應清晰辨識兩者差異,作出符合自身投資目標與風險胃納的決策。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鄧聲興
專家點評 - 鄧聲興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