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捱打求生
美團捱打求生

內地外賣大戰中,京東和阿里有其他業務補貼,能蝕得起,反觀美團比較被動只能捱打。(資料圖片)
近來內地掀起外賣大戰,京東集團(9618)、美團(3690)及阿里巴巴(9988)旗下餓了麼等外賣平台巨頭,紛紛以補貼吸引顧客,甚至出現「0元購
」的瘋狂狀況。目前內地市佔最大的美團,究竟受多大影響?答案在上周終於揭曉。儘管預期表現不會好到那裡去,但出來的成績實在令人驚訝。於今年上半年,總收入升14.7%至1,783.98億元(人民幣,下同),然而利潤表現極度疲弱,期內溢利下降37.7%至104.22億元,經調整溢利更跌41%至124.42億元。第二季度業績更為慘淡,收入增11.7%至918.4億元,但期內溢利下降96.8%至3.65億元,經調整溢利減少89%至14.93億元。
最慘是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以經調整溢利淨額計,溢利率由去年上半年的13.6%下降至今年上半年只有7%。只看第二季度就更誇張,溢利率由去年的16.5%跌至僅得1.6%。也就是說,每100元收入,去年能賺16.5元,今年只剩1.6元。
業績如此差勁,除了因為補貼大戰外,美團自身的成本結構惡化以及戰略投資增加也是原因。首先,外賣及即時零售行業競爭激烈,管理層直言不諱指出受到非理性競爭影響,令核心本地商業業務的經營溢利在今年上半年下降31%至172.13億元,利潤率從21.6%降至13.3%。為了維持市場佔有率,美團只好加大補貼力度,導致今年第二季度的配送服務收入增長僅得2.8%,遠低於交易筆數增幅。第二季度的銷售成本增27%至614.26億元,佔收入66.9%;銷售及營銷開支增長51.8%至225.19億元,佔比24.5%。這些開支都是為了激勵用戶、推廣廣告及騎手補貼,因而嚴重蠶蝕利潤。

其次就是新業務虧損。於今年上半年,雖然收入增長21.1%,但經營虧損反而略增2%至41.55億元,原因是Keeta在香港及沙特擴張,以及食雜零售如美團優選、小象超市須大量投入,導致成本上升。值得留意,今年第二季度新業務虧損率由6.1%擴大至7.1%,管理層表示已在6月調整策略,退出表現不佳的虧損區域, 短期內加劇了虧損。接著是戰略投資,美團於今年上半年加大AI投資,研發開支因而增16.4%至120.32億元,用於開發AI經營助手,如專為酒店商戶推出的「美團既白」。值得慶幸的是,一般行政開支只升6.2%至53.06億元,加上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變動帶來12.86億元收益,扺銷了部分影響。
總體而言,競爭導致補貼戰升級,成本率從89.4%升至93.9%,本來獲利空間已經很低,現在還要進一步被壓縮。當然,從好處去想,競爭那樣激烈美團仍有微利而不至於虧損,而且補貼戰應該不會持續太久。然而從壞處去看,京東和阿里有其他業務補貼,能蝕得起。反觀美團就比較被動,只能捱打。
最後一提,美團業績大倒退,公布前居然沒有發出盈利警告。雖然按照目前上市條例沒有問題,但這樣的企業管治,實在有失藍籌身位。經此一役,市場會否給股價一定折讓,大家須密切留意。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