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人辦傳媒的滋味」——寫在am730成立20周年
「生意人辦傳媒的滋味」——寫在am730成立20周年

「生意人辦傳媒的滋味」——寫在am730成立20周年
有人問我,做地產中介生意好地地,為何忽然轉向去辦傳媒?兩者好像風馬牛不相及。
一般而言,以垂直的方式去擴展業
務,成功的機會較高。譬如,做地產中介的常兼做裝修或按揭轉介,一客可以二用或三用,既可以減成本,亦可以增效益。類似的生意整合我一向都有做,已有成功的經驗;所以風馬牛不相及的生意才對我別具挑戰性,可以更有效地實現個人的存在價值。
在創刊初期,我基本上沒有參與報紙的編採及管理工作。我只負責出錢及每天寫一個約一千字的專欄。出錢不難,做生意的人經常都要出錢,早已習以為常。不過,每日要寫一篇逾千字的專欄確實可以難倒很多生意人;而我卻一寫就20年,未脫過一天稿。我在開始的時候,亦不知道自己能有這樣的毅力。
賽後檢討,我這篇專欄對維繫讀者與建立報刊的社會影響力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可說並非純粹是am730的「金主」,亦實際上參與am730的搭建工作,在某種程度來說,也算得上是一個文化工作者。
am730在免費報紙方興未艾的年代出世,兼有熟悉行業運作的管理層加盟,所以起步得相對順利,只花了23個月的時間,就開始進入盈利狀態,可以有機增長。其後,我們又連續賺了十多年的錢,不但為股東回了本,而且亦為報刊積累了很多財政儲備,令am730在隨後互聯網的強勁衡擊下,依然有資源可以去逐步適應。

現時,am730除每個工作天都發行報紙外,還在不同的網上平台有我們的蹤影,包括Facebook、Instagram、YouTube、WhatsApp Channel與小紅書等。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已有能力,不分晝夜,透過不同的渠道,把受眾所需的資訊,第一時間向讀者發放,並讓讀者回應。我們已成功轉身成為一個多元化的新媒體,有迎戰新時代的信心。
我從事傳媒工作後,逐漸意識到傳媒對社會的影響力很大,是除了行政、立法與司法這三項權力之外的第四項權力。政府可以透過傳媒去鞏固自己的體制,亦可以借助傳媒去推動自己的政策。此之所以在打仗的時候,傳媒的廣播站經常都是交戰雙方都想盡快攻佔的要地。
不過,傳媒的責任並非只是單向地從上而下的作宣講,傳媒還有從下而上地向政府反映民意的責任。這樣,政府的政策才會切合民情,為人民所喜聞樂見。此外,傳媒有時還得勇於做政府的諍友,在需要時指出政府的不當。這樣,社會的矛盾才不致各走極端。傳媒在調和社會矛盾方面應可以起更大的積極作用。
有人說,有了國安法之後,傳媒應謹言慎行,以免惹上官非。不過,國安法並非是立來對付傳媒的。中央既然容許香港行一國兩制,目的應是想保留香港的自由開放。只有這樣,香港才更容易與世界維持更密切的多邊聯繫。因此,中央政府一定會讓香港傳媒留有更大的自主空間。香港的傳媒應好好加以發揮。這樣才能使一國兩制優越性得到更充分的彰顯。我作為am730的主要出資者,在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