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密碼 - 周顯 2025年10月10日
夕陽工業應吃盡老本
夕陽工業應吃盡老本

柯達曾經賺大錢,有著巨額盈餘,卻不知道大勢所趨,妄想再投資「火中取栗」,才是真正取死之道。(網上圖片)
正如我先前說過,柯達的最大失誤,不是它沒投資數碼相機,而是它在明知數碼相機已是未來的大潮流,為甚麼不吃盡自己的老本,而是再投資,搞到自己要申請破產重組。
對比香港,也有不少老牌家族公司,例如搞電器,做紡織,賣玩具等等,在五、六、七十年代,賺了不少錢。但後來,本業不成了,沒錢賺了,它們便縮小業務,進取的轉營發展商,保守的買樓收租,而家個個都幾十億、幾百億身家啦。
讀過市場學101的人都知道,產品有生命周期,當它要死掉,誰也救不活。手製紡織被大規模的機械紡織所取代,原來的從業老闆只有小量可以成功轉型,也只有小量可以小規模作坊生產高端產品的形式去繼續生存。然而,大部分的業界只能死亡、轉業,這是免不了的客觀現實。
當年,巴菲特買入了「巴郡」(Berkshire Hathaway)這間紡織公司,在當時,紡織在美國已是夕陽工業,工廠紛紛遷到亞洲地區,如香港等地。巴菲特錯失時機,沒及時把工廠拆骨賣掉,他自認是一生最錯誤的投資。
他認為,「巴郡」有著非常優秀的管理階層,那為甚麼美國仍有別的紡織廠賺錢,而自己卻要虧本呢?
答案是:別的紡織廠用了更多的資金去作「再投資」(reinvestment),而根據投資回報率,這明顯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巴菲特,他寧願把錢投到別的公司,回報更高。就此,「巴郡」漸漸從紡織公司,轉型成為一間投資公司,直至今天。

所以,柯達作為一間曾經賺過大錢,手頭有巨額盈餘的公司,不一定需要冒險再去投身數碼相機,大可以把以前積存下來的利潤派息給股東,由股東自由選擇是否應該投資到生產數碼相機的公司。至於其大股東和管理階層,更加不會不知道哪一間數碼相機公司是最出色、最值得投資。
然而到最後,一間曾經賺大錢,有著巨額盈餘的老牌,居然不知道大勢所趨,不去吸盡最後一口「煙屁股」,居然妄想去再投資,火中取栗,這才是它真正的取死之道。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