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2025年10月10日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2025年10月10日


滙豐私有化恒生:溢價收購背後的盤算
滙豐私有化恒生:溢價收購背後的盤算


滙控肯以三成溢價收購恒生,滙控管理層必然認為恒生現在的估值合理而且有利可圖。(蘇文傑攝)

昨日滙豐控股(005)突然提出將恒生銀行(011)私有化的建議,隨即惹來市場諸多揣測。其中一個較為

熱門的,就是滙控希望透過私有化,避免日後需要對外披露恒生的壞帳。可是,滙控在公告中已明確指出,私有化後恒生將繼續保留銀行牌照,維持獨立經營地位。好了,根據《銀行業條例》第60A條,持牌銀行必須向金管局提交財務及資本充足資料,以符合監管披露要求,而且金管局還會在網頁公開這些資訊。因此,個人相信壞帳披露問題與私有化無關。

那麼,為何滙控肯以三成溢價收購恒生餘下37%股東權益?要知道此作價相當於恒生1.8倍市帳率,相比其他本地大型上市銀行的水平,中銀香港(2388)僅1.13倍、東亞銀行(023)和大新銀行(2356)更分別低至0.32倍和0.42倍,私有化作價顯然偏高。

純粹個人觀點,在商言商,滙控管理層必然認為恒生現在的估值合理而且有利可圖,這也側面反映他們看好香港經濟前景。若然沒有信心,豈有理由以高溢價私有化?不如直接賣盤。畢竟恒生是本地華資銀行龍頭,擁有成熟的分行網絡和龐大客戶基礎,要以好價錢賣盤相信並不困難。況且,估計內銀對此頗有興趣,因為不論增強海外營運優勢又或者政治考量,都是利大於弊。

恒生目前最大的隱憂,莫過於壞帳問題。以今年中期業績為例,不單表現差過預期,不良貸款比率更是急升,管理層亦不諱言下半年仍有可能上升。若然情況持續,最壞情況便是需要注資。可是,恒生是上市公司,注資將會把問題變得複雜。可是,若然由滙控全資擁有,問題就簡單得多。再講,目前滙控和恒生均獨立營運,不論前台網絡和後台支援都存在重疊情況,分行之間更可能出現競爭,若然能統一調配,例如削減重疊分行網絡,以及合併後台部門,加上在人工智能的協助下,相信能大大節省資源並產生協同效應,這也是滙控一貫強項之一。



一個有趣問題,目前滙控持有恒生過半股權,即是擁有話事權。那麼,他們隨時都可以開展架構重組,為何仍要等私有化?道理其實得簡單,未進行私有化前,賺到或節省出來的利潤滙控只佔63%,餘下37%等於為小股東作嫁衣。自己要百分百付出但回報要打折,你是老闆也不願看見吧?

最後一提,目前私有化方案尚未落實,仍需要等待恒生董事會須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由獨立股東投票決定是否批准。滙控作為主要股東,其投票權並不計入獨立股東批准門檻,通常須75%以上獨立股東支持。此外,方案還須獲得證監會及聯交所批准,預計整個過程需時數月。外界估計,恒生可能於2026年才會退市。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滙控股份。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