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3年3月1日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3年3月1日

要大幅增加大學學位
財政預算案沒有宣佈大幅增加大學學額,令人失望。在2011年底交給立法會的文件顯示,由2012年至2015年,第一年的學士學額只有15,000名,而過往十多年也只是14,000名左右,少於20%的適齡青年能夠進入大學或大專,比起很多先進的國家或地區為少。

香港貧富懸殊,知識是改善生活的最好方法,可惜香港的大學學位不足,有志升學而未符合進入大學者,如果家庭可以負擔,可以到海外留學。我身邊有不少例子,他們在中學時代未能發揮應有潛力考不上大學,於是到了美加等地升學,後來人成熟了,他們的潛力發揮出來,學成回港找到不錯的工作。如果香港有更多的升學機會,而且不只一味只有工商管理之類的學位,學生相信可以有更大的發揮,他日或許會成為另一位李安也說不定。

現實情況是,很多的家庭未能負擔往海外升學,學生要留港升讀副學士,但卻只有極少數能轉往政府資助的學位繼續升學,更多的是要再繳付高昂的學費升讀其他自資課程。我不是說那些課程一無是處,只是能否如學生及家長所願,可以為子女的前途幫上一把,在職場上取勝,實在有很大的疑問。

預算案提供海外升學的獎學金,名額只有20個,實在並不足夠。雖然社會上有不少的獎學金,是由當地大學提供或政府提供的,但始終不能滿足低收入或普通家庭的升學需要。如果成績很好,卻未足以拿取大型的獎學金,想往海外升讀頂級大學升學並不容易。政府應把名額加至100個,而且應集中把資源投放在非富有家庭的子女。

此外,大專學位不足,令成績達標但有志升學的學生如果不能往海外升學,只有考慮本地的自資課程。可惜這些課程良莠不齊。如果由政府資助,情況可望改善。教育從來都是投資,而不是支出。不少內地學生也前來香港升學,原因之一是本地大學基本上水準都是國際級。然而令人歎息的是,既然那麼多的內地學生來港就讀,反映本地大學其實尚有學位給予其他學生,但政府卻沒有利用這些資源來支持本地學生,是短視的表現。

我相信即使加大本地資助的大學學額,只要政府多付了的錢是確保用於學生身上,每年多花的金錢仍然值得的,香港仍然可以負擔得來,而這才算是政府負責任的表現。

李兆波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