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消息的準確度愈來愈兒戲
內地企業作假的消息似乎已不是什麼大的新聞,股齡較高的投資者如果仍然記得的話,2002年爆煲的歐亞農業便是中資企業做假的最經典例子,由上市的一刻,所有的賬目都涉及做假,當然,最後也逃不過被除牌的命運。雖然這個先例已令到不少的投資者對民企的信心大打折扣,不過,由於中資股份的股價波動性較高,不少的股份可以為投資者帶來極大的投資回報,因此,中資股份近年仍然有不少的捧場客追逐。而最近受到「匿名信」困擾的中聯重科(1157)由於仍未向公眾交待相關的指控,如果管理層仍然無法盡快拿出真憑實據出來去反駁指控,最終相信即使成功開脫指控,但已令到投資者對其信心盡失,到時股份復牌時,可能又再要面對龐大的沽壓。
其實,很多內地企業在過去一年紛紛被踢爆在財務或營運上出現問題,令到股價出現大幅的波動,投資者對於這類股份下,在大幅波動的市況中要能站穩住腳已經不容易,再加上陸續有負面消息傳出,因此,要在這些股份中能夠賺得盈利真的並不容易。特別是當市場上大量不明來歷的消息在市場上滿天飛,投資者對其資料更是無從稽考,令到投資者無法作出合適的部署。很多時候投資者可以在排名榜中找到很多急升或急跌的股份,都是未有正式公佈任何的消息,而推動股份波動的理由,可能只是一個很簡單無內容的傳聞,由於市場的投資者都抱著「執輸行頭」的理念,因此,單一利好「消息」已足以把股價推升超過一成以上,又或者單一個未經證實的「傳聞」,己把股價推低超過一成。這種景象令到筆者感覺到香港股票市場也完全被「內地化」,令到港股走勢對消息的反應與內地的A股市場的反應非常相似。
若果以消息來源來說,一般較「正常」及較「正規」的資料都應該是由港交所的「披露易」網站中公佈出來的,而「披露易」網站的成立,也是方便上市公司向投資者宣佈一些對股價有影響的消息,因此,所公佈的消息之準確度會得到保證。不過,在實際的情況下,除了少量的消息是透過官方網站之外,大多數的消息都是經過非官方的途徑公佈,包括券商報告、傳媒報導,又甚至小道消息等,而該等消息的內容未必得到證實,因此,投資者利用該等消息作為投資決定,分分鐘有做錯決定的機會。因此,現時要投資港股不單止是要做功課及考眼光,更重要的是要能在「流料」滿天飛的情況下能夠維持高度的判斷力,否則,隨時會被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所影響,在不合適的時間做出了不合適的決定。
當然,筆者並不鼓勵立法機關立法以堵塞市場上假消息亂飛的漏洞,這不單會防礙了市場上其他消息的傳播,而且,市場上利用內幕消息的機會會更大,因此,投資者可能不應該再單憑所謂的消息,又或者單憑某一個的分析報告,又甚至聽從某人的推介,便「義無反顧」地進行投資,必須要對某股份的行業作出最基本的理解,,明白該行業的運作及特性,才不會當市場突然傳來消息時,投資者變得手忙腳亂,又或者在爭相走避的投資者中逆流而上,結果被人踐踏得遍體鱗傷。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
~TITLE_S~股市新談 - 彭偉新 2013年5月28日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