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觀點 - 施永青
競爭力排位可靠嗎?
(2013年06月06日)
【am730專欄】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報告,香港的競爭力已由全球的第一,下降到全球第三,排在美國與瑞士之後。
我對這類評級排名向來不太重視,因為不同的評級機構會用不同的準則來評級,得出來的結果可能很不一樣。美國傳統基金會就連續18年把香港列作全球第一;不過,他比較的主要是經濟的自由度。所以,側重點有不同的話,結果就會不一樣。這樣得出來的成績不一定客觀。
我在傳統學校讀書的時候,成績一向不好,但這並不代表我的學習能力差,我只不過沒有按照老師的評分標準去學習罷了。這正正顯示我有很高的學習能力,因為我自己懂得選擇該學些甚麼才對自己有好處,而沒有讓建制牽著鼻子走。
我發覺,凡是只曉得按照考試的標準去學習的人,雖然在讀書時期成績很好,在班裡排名很高,但出社會做實際工作的時候,能力卻不見得特別強。我亦發覺,那些按照投資銀行分析員的評估標準去營運的上市公司,業績不見得會好。所以,我不贊成香港為了爭取各個評級機構的排名上升,去花時間迎合他們的需要,這只會破壞香港的競爭能力,因為每個地方的客觀環境都不一樣,能夠因應自己的處境而制定出來的策略才最具競爭能力,評級機構所訂的準則,雖然涵蓋得很全面,就是缺乏針對性。一個人並不需要周身刀張張利,有一張特別利,已可以大殺四方。
一般評級機構都會犯一個共同的錯誤,就是以為整體是局部的組合。他們把競爭力分拆成各個組成部分,然後逐一評分,誰加起來的總分高,誰就可以獲得較高的排名。這種評估方法,忽略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聯繫,忽略了綜合效應。他們把競爭力看成是機械手錶一樣!可以用零件組裝而成。但競爭力是有機的生命體,有齊不同的器官,也不可以組裝出生命。逐點按評級機構的標準做齊,也不一定有競爭力。等如一個瓜子口面、下巴尖尖、眼睛大大、鼻子高高的女孩子不一定可親可愛一樣。局部都好,不一定整體好。因此,評級機構的排名並不可靠。
我在評估一件事情的時候,喜歡看最後的結果,而不喜歡把過程的組合分段評估。一個有競爭力的地方,應該經濟發展比其他地方快,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比其他地方高,匯聚人才與資金的能力亦比其他地方強,以及遇到挫折後的復甦能力比其他地方勁。看這些綜合性的結果,往往比看過度繁瑣的細緻分項,更容易作出正確的評估。
把香港與美國相比,不倫不類;還是與新加坡比更實際。可惜,近年香港真的比輸了給新加坡。即便在評級機構的排位上香港仍比新加坡高,也不代表香港的競爭力比新加坡強;香港人要醒醒了!
上一篇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