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借貸模式
不少人總愛把多餘的金錢放在銀行,情況等同借貸予銀行,收取低的利息,銀行有了資金,把它以較高的利率貸出予需要資金的個人或企業,銀行自古以來就是賺取息差的中介人。而近年由於低息環境持續,不續有人問為什麼要把資金放在銀行,如果目的是為了安全的原故,那麼這成本實在太高了。
有了互聯網以後,從前是不可能的東西變成了可能。舉例說,以往要買機票或是訂酒店,多數會經旅行社,甚少直接向航空公司或是酒店購買。至於貸款,大家會找銀行或是財務機構,進行稅務貸款、按揭、私人貸款、進修貸款等。這個傳統的模式其實不斷也有改變,例如顧客可以有一些初步的計算及很快便知道批核的結果。除此以外,基本上銀行或是財務機構是中介人,它們賺取的是息差。
現在有了一個新的模式,這與互聯網上的P2P(對等式)交換十分相似,主要是利用一個中介網站來撮合有資金的一方及需要資金的另一方,中介的網站會提供配對的技術及有關的風險管理。提供資金的一方會賺取利息收入,而需要資金的一方要付出利息成本,中介的網站賺取手續費。
借貸的一方會付出較現時銀行貸款利率低的利息,因為成本較輕,而提供資金的一方將會收取比現時銀行存款利率高的利息,當然風險較高,但在明白當中的流程後,風險與買債券差不多。現時這個社交借貸網站www.welend.hk尚在起步階段,但將對傳統的借貸模式有重大的影響,有興趣了解P2P借貸網站的讀者可以看一看。現時網站只接受獲邀人士擔任資金提供者,並不接受公眾的資金。不久的將來若這群前銀行的管理層完成了監管的要求,通過融資這步驟,不論是資本或是債務,規模會更狀大。
其實金融創新的事情不斷在發生。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去年初發表"Insurance 2020"的報告,當中也有論述科技的影響深遠,保險產品會科技化,各種網上分析工具盛行與自行承保。不少人也會問為什麼保險代理收取的傭金會那麼高,當提供保險的一方與受保的一方找到平台,中介人的收入便會大為減少。買方與賣方自行配對以後,代理不可能再拿取極高的傭金。蓋茨於1999年在其著作Business@the speed of thought: using a digital nervous system已指出若中介人不為顧客增值,他們將會消失。
我不是說有了社交借貸網站以後銀行會倒閉,只是銀行的高利潤時代可能會來得不易,情況如旅行社,它們必須要提供新的服務才可以生存。
李兆波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